欧盟新能源汽车(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欧盟新能源汽车,以及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如何解读?
- 2、4万亿大市场,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为何如此看好新能源车?
- 3、欧盟决定2035年禁售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步子将会如何迈进?
- 4、欧盟掀桌不玩了?新能源汽车“后路”几何……
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如何解读?
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解读方式是能够加强对能源和系统数字化的改革与促进,并且能够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加强能源开发和利用。
通过相关欧盟已经提出了有关5000多亿欧元支持能源开发计划的政策调整。对于能源而言,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和一个地区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能源的利用和开发,但是也要最大程度上加强能源利用化,加大使用绿色能源而不可以加大对于能源资源威胁性。对于绿色能源是有关低碳模式和未来长期发展重中之重。一定要加强对新能源合理利用,比如风能,太阳能度多种能源,这是以一种可持续能源,又能够在未来领域做出相应绿色改善。通过相关计划能够了解到在基础设施层面已经加大投入力度,为了实现有关绿色计划安装有关太阳能的齿板,使用太阳能绿色资源。
并且在很多领域会加大对于零排放量汽车的上路政策改善。对于很多国家也要做出政策调整摆脱有关各种能源依赖性。从最大程度上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本身欧盟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就十分大。因此加强绿色能源改善,加强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多种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这些需求,而且促进技术改革与创新,同时也会将电力引用到其他各个地方。能够减少有关能源所带来的各种资源问题和解决欧盟地区已经作出相关小组会加大对于能源数据了解和提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有关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欧盟此次的相关能源举措也说到了来自多个国家和集团支持和运营,认为这种果是非常有必要,而且能够提高运用率。
4万亿大市场,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为何如此看好新能源车?
大家好,非常高兴回答提出的问题,欧盟地区将要推出5650亿欧元的能源计划来促进当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为何欧盟会如此看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跟燃油车辆比起来很低,基本上可以达到1/10左右。一汽油为燃料的汽车每公里使用平均成本为7毛钱左右,而使用电力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每公里平均使用成本为七分左右。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所承担的用车成本差距巨大,所以从经济角度和燃油经济性上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更为广阔。
第二点就是从构造上来说,新能源汽车构造更为简单,后期发生故障的几率更低。众所周知,燃油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发动机跟变速箱。每个汽车品牌所研发的发动机跟变速箱所涉及的原理跟专利技术都是不一样的,一旦发生损坏,必须有厂家指定的维修点进行维修,而且维修的成本很高。而新能源汽车就不一样了,电动车辆最核心的部件就是电池跟电机,虽然所采用的技术不一样,但是它的核心构造是完全一致的。等后续各国政府提出统一标准之后,不同品牌之间的电池跟电动机也可以实行共用,这无疑有利于车辆的重复再利用率。
第3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更高。因为新能源汽车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变速箱,具有更大按钮距的电动车固定变速箱,在驾驶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拖拽顿挫感。油门反应十分灵敏,动力输出特别明显。所以消费者在选择车辆的时候,更加会喜欢电动车的驾驶感受。
小伙伴们还有什么不同看法的?大家可以一起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一下。
欧盟决定2035年禁售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步子将会如何迈进?
欧盟有关部门决定将在2035年开始禁售燃油车,用新能源汽车代替。这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消息,可以更好地进入欧盟的汽车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将会更加成熟,规模将会扩大,具体的步子将会有以下几个迈进措施: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将会不断成熟。到2035年还有13年的时间,可以让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新技术是全球汽车行业少有的。还会把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到新能源汽车,让用户们再开新能源汽车时有更多的开车体验,例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导航技术,还有人工智能的场景化沉浸式体验等。无论是从科研角度还是从生产安全性角度都在持续的上升。
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将会进一步加大,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多数汽车行业已经转向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开发,虽然还没有与燃油车造成一定的技术对抗,但是在欧盟等地区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大约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中,新能源汽车也将进入中国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可能会普及全球,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策都倾向于新能源汽车,例如购买3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免征收税,部分地区还给予3000元到1万元不等的优惠金额。欧盟在禁止燃油车以后,也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加大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开发,让更多的新能源公司进入欧盟市场,提供更多的汽车销售量。
欧盟掀桌不玩了?新能源汽车“后路”几何……
作为 汽车 工业的发源地,欧洲可能未曾想过,自己会在新能源时代沦为 “落后生” 。
落后就该奋起直追,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不过,最近欧盟委员会正在评估一项提案,该提案将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锂归为对人体有害的材料。如果提案通过,将直接影响锂电池行业乃至新能源 汽车 行业。
如此偏激的动作,被网友戏称 “掀桌不玩了” 。
玩笑归玩笑, 中国新能源车企实力几何?欧盟此举会带来何种影响?我们又能从中挖掘怎样的机遇? 不妨随笔者一同细细梳理一番。
相比日系车、德系车上百年的发展时间,中国的燃油车研发 历史 只有短短几十年。
不仅要打破欧美日韩的技术封锁,还得达到同等水平的质量,实在是困难。 通过新能源技术进行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一直在等。
1995年,比亚迪成立。2000年,比亚迪自主研发出锂电池并应用于智能手机,后续应用于电动单车。2011年,宁德时代成立。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问世。2022年,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国内企业在锂电池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已经可以与国外厂商近身搏斗,弯道超车的机会终于来了。
2009年,国家颁布《新能源 汽车 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政府掏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 汽车 。
当时潜心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企业并不多,只有骗补贴手段在不断推陈出新。
不过,千金市马骨,终将迎来千里马。电芯、电机、电控、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等行业逐渐从混乱到有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018年,国家主动引入特斯拉这条“鲶鱼”,迫使中国新能源 汽车 企业不断创新。
国产品牌也不负众望,在压力下释放活力,终于把技术专利、供应链等优势发挥了出来。
2022年6月,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都接近50万辆,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新能源 汽车 ?
一是为了能源安全。
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但近年来 汽车 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石油缺口变大。为了给工业制造留出足够的能源,发展新能源 汽车 非常有必要。
二是积累了足够的优势。
中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成本已经低至0.4元/度、0.6元/度,再加上全球第一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支撑起了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基础。
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世界第一,能源短缺问题还未真正降临到他们头上。而且美国地广人稀,当地人更偏爱大排量燃油车。
所以特斯拉在美国的重点其实是智能化,传递的是 科技 进步和 时尚 前卫,是类似苹果的潮流文化。据说S系列的代码超过了4亿行,在软件定义 汽车 的时代,很多品牌只能望其项背。
至于欧洲,能源极度依赖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政客们为了选票走上了环保主义的极端,要在2030-2040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辆。
尴尬的是,欧洲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豪华品牌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还想躺在品牌溢价上数钱。结果只能是高端车不如特斯拉,性价比不如比亚迪。
面对这种情况,欧洲现在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直接进口新能源 汽车 ;
二是在自己的生产平台上使用中国的零部件,或者购买专利授权。比如德国斯柯达新能源 汽车 的整车技术,就是从比亚迪买来的。
前者相当于直接帮国外品牌赚钱,后者则是给国外的新能源 汽车 技术升级提供机会。
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当然无可厚非。
新能源 汽车 行业,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了中美联合绞杀欧日韩车企的战略布局。
美国有政治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中国有14亿人口的广大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带来的成本优势。
而欧洲、日本和韩国,因为长期躺在燃油车专利上赚钱,没有积累新技术。如今被迫迈入新能源 汽车 赛道,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欧盟现在当然很着急。
所以,抛出锂电池有害这个提案,也并非真的是“掀桌子不玩了”,而是想尽可能限制特斯拉和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
新能源 汽车 本土化生产,是欧盟的野望。
不过,如果真的通过了这个提案,恐怕只会更加有利于中国、美国新能源 汽车 企业的发展。
第一,如果欧洲直接弃用锂电池,改用其他新能源(比如氢能),还是要投入很长一段时间进行技术研发,才能有产品问世。这段时间里,空出来的市场肯定会被抢占;
第二,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尤其是欧洲90%的锂电池要从中国进口,提案造成的成本上涨,只能由欧洲车企独自承担,反而会制约自己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
第三,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已经开始新的技术研发,比如油电混合动力 汽车 。如果欧洲最后打算重回燃油车(并非毫无可能),会发现这条路可能已经被中国的后发优势赶超。
但是,从积极的层面看,欧盟此举或将倒逼当地锂电池回收行业的规范发展,促使动力电池产业链更加完善。
众所周知,废旧电池污染性很强。
尤其是动力电池,包含大量重金属、电解质、溶剂及各类有机物辅料,不当处理会严重污染土壤与水源,亦会产生有毒气体排放。
而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还存在着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足够有效的收集渠道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随着下游新能源车企增多,动力电池原材料锂、镍、钴供给吃紧,频频被推至天价,而这些贵金属,可以从退役的锂电池中回收。
动力电池的回收,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如果问这两年什么涨价最快?锂、镍、钴一定榜上有名。
2021年年初至今,电池级碳酸锂从5万元/吨飙升到47.8万元/吨,上涨近十倍。金属镍和钴也因为价格暴增,获得了“妖镍”和“钴奶奶”的称号。
这些都是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高涨,均与新能源 汽车 加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大增有关。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就是必行之路,否则新能源 汽车 就与燃油车无异,毕竟这些矿产资源和化石燃料一样,终将迎来枯竭的一天。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需要回收处理的动力电池将达到237万吨,市场规模超千亿。
面对“千亿蓝海”,入局者纷至沓来。
据统计,国内现存动力电池回收企业5万多家,过去一年新成立的超过3万家,占比超60%。
以格林美为例。 该公司2015年便切入动力电池回收领域,2021年,其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1.63%。
6月28日,格林美全资子公司——动力再生举行战投引进与混改签约仪式,武汉市新洲区国有投资平台、中证投资等十余家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助其持续发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与格林美分一杯羹的,是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 2013年,动力电池回收尚未在国内兴起,宁德时代便收购了邦普, 切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
几年来,邦普凭借宁德时代的扶持迅速做大。
4月29日,曾毓群在宁德时代的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子公司邦普的电池回收业务,锂的回收率已经达到91%,镍和钴则达到了99%。
此外,诸如LG、三星、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纷纷进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站在招商引资的角度,这片“千亿蓝海”也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新能源 汽车 行业方兴未艾,但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寡头的格局已然形成,地方政府再想“砸钱”投出一个“造车新势力”,希望十分渺茫。
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链那么长,总有一个环节适合你,何必执着于整车制造。
科研实力强可以搞芯片,家里有矿就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就发力零部件制造。如今,又多了电池回收这条新赛道,让整条产业链形成了闭环,上游和下游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赛道爆发在即,从业者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但另一方面,行业似乎并未真正准备好。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公布三批符合《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从20多家逐步扩容至47家。
进入白名单的“正规军”,获得了政策的加持和行业的认可,但还是要与“小作坊”分庭抗礼。
据统计,2021年,仅有10%——20%的动力电池通过正规渠道回收,其他多流向非正规渠道。
不用受制于环保、安全等标准,“小作坊”的回收成本更低,因此在抢夺货源时处于上风。但“正规军”与“小作坊”的斗争,除了利润上的争夺,还有对环境的危害与否。
所以,对前景充满信心之余,需要越来越多规模化的“正规军”接手动力电池回收这门生意。
政府要做的,不只是抓紧机会布局产业,更应该在政策端发力,对动力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真正合规的企业创造发展机会,让行业从一开始就建立起 健康 有序的生态。
当然,既然是新兴产业,就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可能连业内人士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会缺乏经验,何况其他人。
有问题不怕,总结经验、调整政策,行业一定会规范起来,而且会不断地向上发展。
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相信中国也能成为领头羊,不仅实现新能源 汽车 的全产业链闭环,也让“生化环材”不再是“四大天坑”专业。
关于欧盟新能源汽车和欧盟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