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器信息网

智能驾驶测试舱(智能座舱测试工程师)

频道:宠物狗价格 日期: 浏览:124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智能驾驶测试舱,以及智能座舱测试工程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L4级自动驾驶的旅行头等舱,亲测捷途X95智能驾驶

开车怎么样才最舒服?当然是不用握着方向盘,不用踩着踏板才最舒服。这句看似说笑的言语,在造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实已经不再是玩笑话了。这不,此次笔者应邀前往安徽芜湖参加的捷途X95活动,就是围绕着捷途X95搭载的智能驾驶技术进行的深度体验,就能实现不用上手的用车生活。

智能驾驶,数字座舱

据悉,此次体验的捷途X95搭载的AVP自动驾驶系统配有5个高清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5个毫米波雷达,并配有车载计算平台进行相关环境感知和决策控制,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变道辅助等诸多智能辅助功能。

从技术层面上,捷途X95已经从硬件层面达到了L4级自动驾驶的要求。手机一键远程启动、自动召车与还车、自动泊车入库、行人避让、车辆避让等功能也都能在特定场景下进行实施。

体验开始时,已经提前规定好运行轨迹的捷途X95,仅需在手机软件上轻点停车操作,便在未经任何人为干预下动了起来,直行、转向、倒车、停车……这一系列并非驾驶员操作的步骤,捷途X95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到位。而在完成倒车入库这一指令之后,捷途X95如有人控制一般停车熄火了。

而在模拟取车这一步骤时,车主也仅需通过软件进行取车指令,便可让远在停车位的捷途X95实现远程点火,如停放时一样稳当的捷途X95在奔向“主人”的过程也令人感到踏实。

正当笔者坐在车内思考起自动驾驶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对向会车和行人经过等情况会怎样时,捷途X95很自然的自动停车进行了避让,并在路况变好了之后,继续起步顺利到达目的地。

上述这一体验的完整过程,其实正是模拟日常用车场景。从出门实现自动接驾,到回家做到自行泊车,这不正是很多车主梦寐以求的用车生活嘛。而整个捷途x95自动驾驶体验的完整表现,其实已用事实证明,捷途X95具备L4 级自动驾驶的技术实力。

不过还要提一句,此次自动驾驶所体验需要的系统目前还未实现量产,现款捷途X95也并不具备此次体验的所有驾驶辅助功能。因而,此次活动展现的智能自动驾驶技术,更多的应该是想让大家看到捷途关于未来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发展的愿景吧。

虽然此次捷途X95自动驾驶技术的体验过程中,笔者仍能感受到这项技术并不完善。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还局限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场所,实际上路也并未完善到能够满足各种工况。不过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技术展现,此次在封闭场地进行捷途X95的自动驾驶体验,还是能让人看见未来自动驾驶会带来的另一种用车体验。

科技内在,徽派外观

在整个捷途X95自动驾驶技术体验的过程中,虽然笔者大部分注意力已经被其搭载的L4级智能驾驶技术所吸引,但除此之外这款车展露出的其他表现,笔者也同样印象深刻。

舒适居家的整体车内氛围,加上科技感十足的车载配置,确实没什么好挑剔的。趁着活动空闲,笔者还亲测了一下第三排的乘坐感受,虽不及第二排的享受,但兼顾实用与舒适的实际情况,也确实让其无愧于“旅行头等舱”的名号。

转眼自动驾驶体验活动就要结束,但笔者却仍未缓过神来。站在此次试驾活动地点鸠兹古镇的门口,看着无需操控的捷途X95穿行在黑瓦白墙的传统建筑群中时,笔者的关注点不由得再一次转移到了外观方面。

采用“徽城翘楚”家族设计理念的捷途X95在徽派建筑下非常具有韵味。而且在细节处展现的徽派设计,也让捷途X95在这一环境下显得非常和谐。也许这也是此次活动在此举行的原因之一吧。

写在最后

自动驾驶的发展已经是当下汽车行业在走的大方向,而领先同级的捷途X95也确实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

在体验完整个捷途X95之后,其无需上手的自动驾驶也确实能让人不由得期待起捷途将这一技术完善并带给消费者别样用车体验的那一天。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现在谈及实现自动驾驶还言之尚早,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捷途X95所能提供的用车体验在将来也定能越来越丰富。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阿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智商说 | 特斯拉Model 3智能座舱测评:另辟蹊径的智能化标杆

自从诞生,特斯拉Model 3这个自带流量的产品便快速席卷了全球市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今的特斯拉早已成为投资人们的香饽饽,但如果仅仅把特斯拉看做车企,它的确还有着很多的“不成熟”,无论是粗糙的做工,还是CEO马斯克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对中国消费者不负责的“营销”言论。特斯拉跑的越快,身后的遗留问题就越多。这也是笔者在本次拿车之前,一直不太看好它的地方。

不过,经过几日与Model 3的亲密接触,我似乎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么多消费者在特斯拉品牌风评不佳的状况下,依然蜂拥而至的选择了这款不算便宜的纯电动车。除去优秀的操控和出色的NVH表现,特斯拉在智能化的表现,或许是最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亮点之一。

从互联网汽车诞生,至如今的智能座舱概念,市场上的智能化产品早已数不胜数。不过身为最早投身行业的车企之一,特斯拉在智能化的展现上可谓另辟蹊径,但从实际体验来讲,Model 3的表现,的确称得上是标杆。

1.0 基本配置

1.1 基本硬件

车机网联系统全系标配,中控系统则基于Linux打造,试驾车已经更新为最新系统版本V10.2。语音系统则为科大讯飞提供。

如果硬件显示部分有需要改进的点,我想一个抬头显示屏应该能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且也更有助于增加行驶安全性,毕竟谁都不能开着车没事去瞟上一眼中控屏。事实上,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特斯拉对于其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自信。

不过特斯拉是没有针对这部分进行太多利用,按照官方说法,特斯拉希望将中控部分留给消费者自由发挥。

1.2 OTA升级能力:

当然,这种升级会受到诸如芯片、电池包等硬件本身的限制,不过特斯拉的OTA能力依旧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与强大的能力相对应,大型升级包有时会伴随收费项目,这或许和其他品牌一贯主张的OTA终身免费有些差异。而在升级频次方面,Model 3同样保持着每月几乎都有更新的快速迭代能力。

1.3 高级辅助驾驶

都说没有AutoPilot的特斯拉没有灵魂,如果放在两年前,这话还有点道理,不过随着如今越来越多车企宣称步入自动驾驶L3时代,AutoPilot高级版的L2.5级自动驾驶辅助也没有过去看起来那么神乎其神了。但不得不说,特斯拉对于自动驾驶的细节理解以及技术能力,依然是当下市场中的风向标。

从实际体验来讲,相比过往我们体验的其他车型,Model 3的加减速十分线性,并不会出现大脚刹车的状况。低速跟随时,Model 3也可以保证车辆停留3分钟以上不失效,同时跟停启动速度也十分迅速。

此外,本次试驾车还配备了价值5.6万元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选装包,从而能够实现所谓2.5级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也就是销售口中常说的增强版AutoPilot。该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泊车、高速自动变道、自动辅助导航驾驶以及识别交通信号并作出反应等功能。高速自动驾驶功能需要在地图识别到的高速路段才能开启,该功能可以通过车机根据导航提示,或是驾驶员主动打转向灯,来实现车辆判断路况后的高速变道。增强版AutoPilot需要依附强大的传感器识别分析能力,由近期测试来看,特斯拉的确是在变道逻辑性上做的最为出众的。而且,在匝道行驶时,特斯拉的车道保持依然能够在60km/h左右的速度下,识别较大曲率的弯道并工作。

Model 3的自动泊车主要依靠超声波雷达检测车位,也就意味着Model 3主要通过识别障碍物来实现车位检测,所以有时在较为拥堵的路段,屏幕上也会显示出“P”可泊车状态。无法识别车道线意味着特斯拉在不少状况下无法实现准确泊车入位,同时,其泊车速度和流畅性,也难以在市场中排在前列。

2.0 人车交互体验

2.1 语音识别

特斯拉对于语音识别控制的重视程度并不太高,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特斯拉虽然采用了科大讯飞作为语音供应商,但其功能性却并不丰富,仅支持简单的导航、媒体等应用控制。甚至连升降窗操作都没有开放,就更别提自然语言和深度学习能力了。而特斯拉给出的理由为开车时使用语音也许不太安全,他们更相信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下的触控操作更安全。尽管语音功能不常用,但仅从安全性角度来讲,也许未来特斯拉有必要更正一下这种看法。

实际测试后,特斯拉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较高,但识别速度较慢,也没有语音唤醒功能。

2.2 屏幕交互体验

右侧区域的显示优先级也非常高,只有在游戏、视频或是展开倒车影像时,屏幕才会被全部铺满。

操控方面,Model 3支持触屏、语音和方向盘按键三种控制方法,系统与触控流畅度均十分顺畅。

Model 3几乎没有情感化体验的互动,就如同我们在前面讲到的特斯拉并不注重拓展性功能,冷冰冰的超未来科技感,就是特斯拉追求的极致智能化思路。

在车内氛围方面,特斯拉也没有刻意营造环境气氛,大量的车内空间均留给消费者自身来自由创意。

核心功能:

特斯拉还专属定制了一键显示附近所有特斯拉超充站。不过Model 3上的导航在岔路口并不能放大显示路口指向,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下可能会让人有些迷茫。同时,笔者偶尔会遇到设置目的地后仅提供一条可选路线的状况,想要切换到其他路线,则需要通过强行走错道路让导航重新规划路线才可实现。

总而言之,笔者对Model 3在多媒体软件部分的使用感受,更像是在用一款pad软件,这种体验算是比较新奇的,同时也是非常友好的。另一方面,Model 3的强大NVH能力和音响效果,显然能够为其多媒体表现加分。

尽管Model 3的车机在操作模式上十分类似于pad,不过特斯拉并没有为其增加手机互联功能,本就不支持应用拓展的状况下,少了手机支持,日积月累下,消费者或许会感到在车内有些无聊。

3.0 服务生态

3.1 车上车下服务

特斯拉的手机APP支持查看充电状况,控制车辆空调、门窗的开闭锁状态等功能。但特斯拉的拓展性并不算强,Model 3几乎没有给自家车机增加太多应用,同时也不支持第三方平台的应用和下载。

此外,尽管特斯拉的400电话接线率非常高,服务热情也算不错,但解决问题的速度却并不理想,这也造成了许多消费者始终非常尴尬的一点。

3.2 用户使用成本

特斯拉的免费流量仅支持OTA和基础导航等功能,而实时路况、卫星导航、在线看视频、听音乐、上网等功能,全部都要支付每月70元的蜂窝数据网络流量费用。当然,既然买了Model 3,大部分消费者也都不会在这部分费用上吝啬,毕竟买了特斯拉图的不就是个对未来的新鲜感嘛。

其实相较国内新势力车企喜欢将拓展流量和服务费放在一起计算,特斯拉这个一年不到一千元的流量费,倒是算得上中规中矩。

4.0 创新特色

4.1 体验创新

这里笔者用了屏幕而非车机,实话是说,对于智能座舱的测评,我们往往将视野局限在了车企所定义的车机概念当中,理所应当的认为它应当具备高智能的语音等功能,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体验部分。

Model 3对于未来科技的理念,让其真正将车机和这些功能融入在一起。创新式地加入网页搜索功能,令Model 3实现了如同手机般的体验,而特斯拉的定制游戏,也做到了高度的可玩性和车机互动性。

4.2 服务创新

服务端一直以来都是特斯拉的弱势之处,奉行“不打扰就是最好的服务”,是特斯拉对自身产品充分自信的体现。然而,包括Model X、Model S在内的特斯拉产品在后续服务端的口碑,着实让不少消费者哭诉无门。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连家用充电桩都要收费的车企,想指望其在服务等方面有突破,或许只能等到企业高管们有战略上的转变才有希望了。自2018年超充站实现免费后,特斯拉对于服务方面的革新便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与蔚来等车企不同,拥有15年以上的技术沉淀,特斯拉在产品端的实力毋庸置疑,尽管强烈的美式思维,让为跑量而存在的Model 3也背上了做工粗糙的骂名,但相信无论任何人,只要试驾过这款车,都会为其精湛的操控与超前的智能化展现而折服。此外,特斯拉对于车机系统的理解,已经逐渐与国内对智能座舱定义的概念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极简科技和对车内应用的实用化思维,令其塑造出全新的标杆形象。从如今的销量结果上来看,Model 3对科技感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不过,Model 3和特斯拉的未来规划上,我们还没有看到对于最新网联科技,如5G等技术的应用,特斯拉也没有明确对智能化的大幅迭代方面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面对越来越多竞争对手在实际体验上逼近的状况,特斯拉未来还能够掏出什么创新的智能化成果保持领跑状态,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电试车 | 够不够智能?荣威RX5 eMAX智能座舱详细体验

今天我们要体验的车型是:荣威RX5 eMAX。本次体验的重点在于科技配置与“智能座舱”。在此之前,我们用一些关键词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款车。

荣威RX5 eMAX车型要点:

?定位为紧凑型SUV,车身尺寸为4647/1891/1725mm,轴距为2760mm

?基于荣威RX5 MAX打造,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NEDC续航里程为70km

?采用ESS锂电池,电池容量为16.6kWh

?搭载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0kW的永磁同步电机,10速EDU变速箱

?动力系统最大功率为214kW ,0-100km/h加速时间为7.8s

?悬架系统形式为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荣威RX5 eMAX共分为3个配置:RX5 eMAX 500PHEV 4G互联豪华版、RX5 eMAX 500PHEV 智能座舱旗舰版,RX5 eMAX 500PHEV智能座舱至尊版。补贴后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1.58万元、23.58万元。

官方术语中,售价19.58万元的入门版车型配备“豪华座舱”,而21.58-23.58万元的中高配车型升级为“AICS智能座舱”。智能座舱即多种科技配置与实用功能整合而成的车舱系统,我们先逐一看配置,再综合一下整体使用感受。今天我们体验到的,是顶配版荣威RX5 eMAX 500PHEV智能座舱至尊版。

首先,“智能座舱”不是单纯的智能配置,内饰基础很大程度决定上层建筑是否牢靠。

荣威RX5 eMAX全系标配零压真皮电动座椅、主驾座椅电动6向调节、副驾驶座椅电动4向调节、驾驶座椅手动腰托调节。搭载智能座舱的中高配版本具备主驾座椅记忆、外后视镜记忆、前排座椅加热、空气净化器等配置,顶配版本座椅材质为打孔真皮。

真皮多功能方向盘、换挡拨片(动能回收强度调节)、星舰47.8°最佳握感挡杆、12.3英寸液晶仪表盘、14.3英寸中控大屏同样是全系标配。荣威RX5 eMAX内饰由多种具有高级感的材质覆盖,还配备了256色随心溢彩交互式氛围灯、BOSE沉浸式立体声音响系统等配置。

仔细观察每一处内饰细节,都没有硬边硬角,中控台、音响音孔、旋钮等每处细节都有圆润的倒角设计。在细节方面,这款车的内饰可以满足极其挑剔的用户对于设计细节方面的苛求。

智能化体验的第一步,从SKY EYE天眼系统开始。录入过Face ID的驾驶员坐上驾驶席后,系好安全带、轻触刹车踏板即可启动车辆。由于车辆在起步阶段默认使用电驱,启动过程安静、无感,仪表屏和中控屏车机系统会给予清晰的视觉反馈。

SKY EYE天眼系统的硬件基础即是位于后视镜上方的摄像头。在测试中,我们分别让驾驶员佩戴眼镜、墨镜、帽子甚至眼罩。摄像头对佩戴眼镜、墨镜的测试人员依然可以准确识别。

帽子和眼罩大幅遮盖住驾驶员面部时,仪表暂不显示面部识别图形。但摘下遮挡物后的1秒以内,系统会开启识别工作。在摘下遮挡物并系好安全带之后,可立即轻踩刹车踏板启动车辆。

如果系统识别出当前驾驶员并非车主,将进入隐私保护模式,历史记录、搜索词汇、车信系统等系统信息将予以隐私保护。

通过仪表盘,可以感受荣威家族标志性的AR实景导航,仪表盘将投射街道实景,并配以数字虚拟辅助线,为驾驶过程增加科技气息。

通过主驾一键授权,荣威RX5 eMAX可实现BYOD多用户随心控功能,每位乘客都可用手机控制导航、多媒体、空调、车窗、天窗等驾驶以外的功能。以导航为例,行车路上需要改变导航目的地或途经点的情况下,后排乘员可以在手机端进行搜索、设置目的地和途经点,并发送给车机系统,规划好的路线就能直接显示在大屏上。

荣威RX5 eMAX搭载的互联网汽车智能系统3.0-Pro,收录了充电桩地图信息,可向用户提供充电桩位置及使用状态。在充电过程中,系统还能提供周边美食等服务信息。

闪念助手,也是荣威RX5 eMAX一项比较亮眼的实用功能。通过念出“你好斑马”唤醒车机语音之后,说出“下午4点提醒我买香水”,系统即可记录这条闪念。在满足时间条件后,车机系统会以语音形式播报;即使车主不在车上,提醒也会以手机端短消息的形式及时进行提醒。

荣威RX5 eMAX具备驾驶风格自适应系统,系统学习时间仅为20-30分钟,可基于Face ID将驾驶习惯记录保存。自适应内容主要包括驾驶风格、油门响应力度、油电比例。

基于个性化大数据导航3.0系统,荣威RX5 eMAX车机系统内的导航可以媲美手机导航的好用程度。车机系统导航可根据天气状况不同,在界面中显示不同动画效果,还可以深度结合IEM智能能量管理。

IEM能量管理中,车辆动力形式不仅可以根据车速这一单一依据进行调节,还可以根据导航信息、实时路况进行调节。不是每一位司机都是足够了解PHEV车型特性的老司机,小白司机很可能不够了解油、电驱动各自的优势,于是在拥堵路况使用内燃机凭白使油耗提升、高速行驶中消耗了过多的电。

荣威RX5 eMAX还可以使用家人的形象生成车机系统AI形象,通过手机APP上传照片即可操作。尽管AI形象的样貌未必全然相似,但系统可根据需求进行形象定制这一项,还是很加分的。

基于NUANCE+阿里云ET打造的斑马语音控制系统,还可以支持成语接龙游戏、疯狂答题游戏、快手在线短视频录制、车载卡拉OK等娱乐功能。

智能座舱系统以较高品质、无设计瑕疵的内饰为基础,将超级大屏、面部识别系统等硬件,与AR实景导航系统、大数据导航系统、IEM智能能量管理系统、闪念助手等软件系统结合,营造出更加温馨、好用的座舱质感。

荣威RX5 eMAX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由1.5TGI缸内中置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组成。配合10速EDU电驱变速箱、HCU混和动力中央控制器、iEM能量管理系统,荣威RX5 eMAX的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7.8s。

在多次以不同加速度将时速提升的测试过程中,荣威RX5 eMAX可表现出完全平顺的加速表现,内燃机与电机动力的衔接中无顿挫感。

驾驶辅助方面,荣威RX5 eMAX入门版车型具有全系标配的定速巡航、HHC坡道辅助系统、HDC陡坡缓降系统、ARP车辆主动防翻滚系统、ECO经济驾驶提醒、Autohold自动驻车、TPMS直接式胎压监测等配置。顶配版车型具有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功能:TJA交通拥堵辅助系统、ICA高速智能巡航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系统、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P车道偏离辅助系统、LKA车道居中保持系统、BSD盲区监测系统、LCA变道辅助系统、RCTA倒车侧方报警系统、DOW开门警示系统、SAS智能速度辅助系统、IHC智能大灯控制系统。

顶配版还具有立式Qi无线充电、大灯高度手动可调、智能防夹感应式电动尾门等配置,并可以选装APA自动泊车辅助系统。

体验总结

荣威RX5 eMAX主打卖点之一便是智能化,中配版本即可感受面部识别启动车辆、隐私保护、大数据导航、智能能量管理的全方位智能化体验;顶配版本开始具有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可给予车主从家到远方的全程智能化体验。这款车在外观、内饰的美学设计方面展现出不俗的实力,2760mm的轴距之下空间表现尚可,中高配置可以享受到高于主流PHEV车型水准的智能化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智能座舱未来10年如何演变?车将成为人类的第三生活空间

易车讯 “两点一线”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生活常态。如果说家庭和公司/学校这“两点”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座舱这条”线“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三空间。与第一、第二空间相比,座舱具备移动性和更加标准化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私有化的生活空间存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度自动驾驶能够进一步地释放驾驶员和乘员在移动出行过程中的精力,良好的座舱空间可以帮助驾乘人员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

一方面,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需要持续关注座舱内驾乘人员的实时状态,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发出提醒形成互动,甚至基于互动反馈做出一定的机器自主决策;另一方面,驾乘人员在座舱内进行娱乐或是工作活动时,也需要更加自主和智能的交互方式,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最近,IHS Markit推出《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我们通过解读《白皮书》,看看未来10年智能座舱会向什么形势发展,未来需要我们共同来定义。

一、智能座舱相关定义及应用场景

智能座舱是什么?

智能座舱是指集成了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软件和硬件,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迭代实现对座舱空间进行智慧感知和智能决策的硅基生命综合体;与机械化座舱、电子化座舱的不同在于,智能座舱能够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感知座舱环境,并被赋予更多的人格特性与具象存在——智能技术和软件塑造灵魂基础,硬件装备则构建了智慧功能感官体系。

智能驾驶舱主要构成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盘、抬头显示(HUD)、流媒体后视镜、语音控制等。智能座舱中各项功能未来将集成整合为一个系统。

智能座舱的发展历程

用户对汽车的价值理解也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而座舱则是实现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同时,5G、AI、大数据、人机交互、芯片与操作系统的革新将推动智能座舱沿着“本地化-网联化-智能化”不断升级。进入智能座舱时代后相关技术仍在不断迭代,最终朝“第三生活空间”阶段发展。

智能座舱的应用场景

在智能座舱的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人机共驾、内外联合与“应用为王”三大应用场景。人机共驾场景下,智能座舱能通过交互感知技术为用户提供一定程度的机械自主决策。内外联合场景下,智能座舱的交互感知拓展到外部环境,智能座舱的服务场景与便利性得到延伸。“应用为王”场景中,智能座舱将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游戏、影音等娱乐服务。

二、智能座舱的重点技术

多模态交互,让座舱更懂你

智能座舱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多模交互场景:与办公和家居场景不同,座舱作为人的第三生活空间,其空间大小较小,空间形态相对单一,活动范围也有限,加上各种传感器与智能装备加持,较易实现多模交互。

在《白皮书》中我们看到,在2021年,以智能化的车作为平台、全面的车外和车内的感知为基础,将语音与触屏、情绪识别、手势识别、人脸识别、位置定位等等融合而成的多模态交互技术,正成为智能座舱的大势所趋。

长安UNI-T作为业内首个搭载了多模语音交互方案的量产车型,使用了地平线的 Horizon Halo车载智能交互方案,通过结合语音、唇动等多模态AI技术,准确判断声音指令的来源位置,避免误唤醒,遇到打电话时座舱还能自动降低音乐的音量。

 未来,这种多模语音交互的模式,可以让座舱变得更主动、更懂你。比如让语音与视觉、声学等感知融合,当用户看着车窗时说「大一点」,车窗就能开大一点;当眼睛盯着空调时说同样的话,指令就变成空调开大一点;当你情绪悲伤的时候,说「播放音乐」,座舱会帮你播放一首舒缓的音乐来抚慰你的情绪……

感知系统堆叠,传感器数量不断提升

多模语音交互,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让座舱不再是一个只能按部就班听指挥的机器,而是能交互、有情感交流。不过它的前提是,车内的感知系统要足够精确,这就需要座舱内传感器的作用。

 根据IHS Markit的统计,2020年平均单车状态的传感器数量是3.3个,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体征测试传感器等等。而到2030年,单车传感器将达到两位数,平均每辆车有11.3个传感器。这其中座舱内用到最多的就是车内摄像头和麦克风。

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上,小鹏P5、极氪001、智己L7、阿尔法S等新发布的车型中,座舱内都搭载了不只一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主要用于人脸识别FACE-ID和驾驶员疲劳监测。

不仅摄像头数量增加,座舱内麦克风数量也增加。 相较于单麦克风,多麦克风阵列可以更好的完成声源定位、降噪、回声消除、人声分离,让语音交互从主驾拓展到全车。麦克风作为语音交互的基础硬件配置,单车搭载数量会逐步增加,以满足语音交互需求的持续升级。

 人工智能SoC--芯片的算力需求将持续上升

从技术角度上看,影响算力的因素至少有22个,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上层应用产生影响。每一个影响因素对算法产生的影响不同,比如摄像头个数对全图检测的影响就是线性,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摄像头就是一个摄像头所需要的算力的2倍。对于同样的算法,是多个影响因子共同起作用,这将导致对算力的要求大幅提高。

因此国内外的芯片厂商也都在摩拳擦掌,在座舱算力上展开激烈的决战。

国内以地平线为例,地平线的征程2芯片,4TOPS AI算力,已经使用在长安UNI系列的两款车型上。根据地平线透露,目前已经完成流片的征程5,更是将车内人机交互与自动驾驶融合在一起,将智驾和智舱的功能在同一个车载中央计算平台上完成。地平线面向智能座舱市场,推出Halo车载智能交互解决方案,面向整车智能推出地平线征程5中央计算芯片,和基于征程5的Halo5.0方案即将发布。

三、总结

用户对汽车座舱功能的需求维度将不再局限于“安全”,未来座舱芯片的算力需要支撑用户需求向“主动智能,内容+服务”等多重服务需求转变。

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车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将成为我们出行过程中的第三生活空间,智能座舱就相当于我们的智能管家一般,多模交互、情绪交互,智能座舱在逐步变得更智能、更主动,这种无形化的体贴服务,依赖的是交互技术的突破。

为来座舱还会新增哪些功能我不好说,但一切新的尝试和变化需要的是技术的赋能以及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人工智能替我们打理好一切,我们只需尽情的享受短暂且惬意的出行时光。

“智能座舱” 还是“智障座舱” ?看这四点就完事了

话说如何描述咱们汽车驾驶舱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大概就是听歌的来源从卡式磁带到N碟CD,最后再到如今的智能车机;那把土土的机械钥匙,既能开门又能着车,甚至以前用一根铁丝就能开车门的套路,也一去不复返了。

配合火得不行的移动互联网,各种智能软件、智能配置都往车里面塞,车企们也不甘落后地宣称自家的座舱配置是有多么的黑科技。

那么目前咱们的驾驶座舱到底有多智能呢,或者说它们都是真·智能吗?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下!

是不是智能座舱,开门的一瞬间就心中有数了

进入车内的第一感觉是很重要的,作为感受智能座舱的第一道门槛,基本上传统燃油车的套路就是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但是对于智能座舱来说简直就是小意思,通常厂家玩得最多的就是——尽可能地摆脱钥匙。

比如说特斯拉就采用了卡片式的钥匙,老实说体验起来没比钥匙方便多少,而且看起来有点像星级酒店的房卡,容易引起误会……

当然也可以在app上绑定车主的手机,算是比传统的燃油车领先了那么一丢丢。

如果你是狂热的铁粉,还能尝试以下的骚操作:美国犹他州一位名为Ben Workman的男子将特斯拉Model 3感应卡片钥匙里的芯片植入到了自己右手手背的皮下组织内,以后上车再也不用手机解锁或者刷卡,用手背蹭蹭B柱就行了。

为了上车方便还得做手术?这也太不智能了吧。相比之下咱们的自主品牌比这高明多了!

比方说零跑S01,提供了“指纹静脉识别解锁”+“人脸识别启动”,足够独特。通过门把手上的感应按钮,利用静脉生物识别技术,红外识别静脉血管分布图,相比指纹解锁更安全。

而进入车内,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直接启动车辆,这样就实现了完全不需要带钥匙的真“无”钥匙启动,与此同时系统也会自动同步设置好的座椅位置、后视镜调节甚至是音乐收藏以及导航记录等等。

自从体验过这种人脸识别,就会觉得什么密码输入、指纹识别都是浮云,就像苹果手机的FACE ID那般顺滑,上车一坐就完事。当然相比于较少众的指纹静脉识别,目前其他车企都有陆续配备人脸识别系统,比如说小鹏G3以及荣威的RX5 eMAX等。

没错,真正的智能座舱,在你坐上驾驶座之后,就替你完全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

语音交互够智能吗?喊一声就可以了

一直以来,车内的人机交互通常都是通过按键来实现的,然而作为智能座舱的话,还天天点屏幕按按钮也太过跌份了吧。

因此想检验其是“智能座舱”还是“智障座舱”,喊一声就完事了。

某些所谓的智能车机,识别速度不仅速度慢、错误率高,而且功能奇少。而且语音控制部分也仅仅局限于车机系统,对于车内电子元件的物联基本为零,想语音打开空调、打开天窗这些需要与硬件联动的功能一律没有,对于这样的“智能座舱”,恐怕要再前面加一个“半”字。

与之相对,有些车机不仅做到真正的语音交互,而且还非常的有人情味,对于科技宅男来说,虚拟的温柔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蔚来的NOMI,不仅支持唤醒词、还有自然语义识别,而且功能更为丰富,无论是日常使用的多媒体操作(播放音乐、电台),还是车机联动(调整驾驶模式、动力回收强度),甚至本地化服务(找美食、找充电)都可以通过语音直接实现。

甚至还可以陪车主聊天、讲笑话。像以前调戏Siri一样与NOMI互动,也是车主的一个乐趣之一。

虽然不少人觉得语音交互可有可无,但小编自从体验过精准智能的语音系统后,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或许可以这么说,不是我们不想用语音功能,而是部分车型的语音功能实在太鸡肋,用起来不仅十分尴尬、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才不如不用。

真·OTA升级,让你天天开新车

喜新厌旧是男人的本性,毕竟对着同一台车(或者是同一个人)N年以后,除非你能像老友记里面的Jack Geller那样,不然厌倦是迟早的事。

可惜汽车作为耐用品,隔三差五就换一台显然不实际,当然如果你是土豪的话当我没说。那么新时代下的智能座舱,又能否让你在不换新车的情况下还能天天尝鲜呢?

答案就是——OTA升级。

『OTA』在数码领域早就不新奇,但最近却在汽车圈却火了起来。因为新能源车都在强调智能化,而智能化就离不开软硬件的迭代与进化。OTA其实很简单,就是指Over-the-Air Technology,即空中(无线)下载升级技术。

由于有了OTA升级,包括特斯拉Model 3在内的很多纯电动车,可以通过远程升级车辆软件,达到给车辆新增功能,甚至改变性能表现的神奇效果。例如通过软件升级逐步开放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随着版本的迭代,特斯拉的AP智能辅助驾驶已经陆续更新了包括自动变道、雪糕筒识别等一系列重大升级。

对于操控和性能,OTA也能实现改进,最著名的莫过于去年海外的“刹车门”,国外媒体《消费者报告》在测试Model3制动成绩时发现,Model 3在百公里制动项目上表现出刹车距离过长的问题。针对媒体测试反馈,特斯拉推送最新一版的软件OTA升级,在完成升级后,《消费者报告》再次对Model 3进行刹车测试,刹车距离缩短了6米。

可见,通过OTA的升级,就可以改变车辆的操控响应,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这样一次升级后“开新车”的体验,是难以体会到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OTA都是上面所说的真·OTA,而是仅仅升级中控系统的OTA,换句话就是不完全的OTA,因为它顶多就是改善一下中控系统的UI、交互设计,或者是增添几个多媒体功能而已。

它们的区别在于,“假OTA”只是简单升级中控屏的功能,而“真OTA”是改善整车的软硬件表现。并且,有了大数据和云端的存在,现在的智能电动车可以通过收集实验数据或是道路数据反哺,不断为车辆更新迭代,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因此,只有具备真·OTA,才配得上称为“智能座舱”。

特色功能大杂烩,是否鸡肋用过才知道

无论是智能车机还是OTA升级,各厂家都在往这方向扎堆钻研,但应付口味越来越刁钻的消费者来说这些显然不够,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

比如说最近宣传贼火的荣威AR辅助驾驶,一开始配置在其旗舰纯电动SUV MARVEL X身上,后来直接来一招降维打击,连旗下紧凑型SUV RX5 eMAX也搭载了。

其AR-Driving实景驾驶辅助系统2.0,会把车前实时路况会投影到仪表当中,并且自带转弯、岔路、调头等路况实景指引,实现精准的AR实景导航。

而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G3也另辟蹊径,除了咱们常规的摄像头以外,还搭载了车顶摄像头,主要是用来实现“上帝视角”以及拍照这两个功能。

所谓“上帝视角”,我们既可以通过这枚摄像头,“暗中观察”车外的场景,也可以实现360°影像,辅助通过障碍物。能达到类似于360°行车记录仪的效果;如果遇到障碍物,通过“上帝视角”来检验盲区就再合适不过。

至于拍照功能,个人认为还是娱乐取向大于智能取向……

那么这些功能是否对得起“智能”二字呢,从技术角度出发,厂家们确实是费了大功夫在里面,然而实际情况来看,并达到没有石破天惊的效果,毕竟大家都处于智能化的摸索阶段,科技配置的具体运用,也需要消费者的参与挖掘。

智能座舱的终极奥义,其实是自动驾驶

结合咱们上面所说的,现阶段“智能座舱”的定义应该是,全方位自适应的进入体验,良好的操作交互以及后期的OTA升级,并且有实用的智能驾驶辅助。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想要对驾乘体验有质的飞跃,个人认为自动驾驶才是最终答案!

而如今在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属性中,自动驾驶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看看海报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宣传——L2、L3、L2 Plus、L2.5、L2+,目前主流的主机厂基本上都能达到L2级别。

那么当自动驾驶不断向上发展时,配套的智能座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在19年的进博会中,起亚的R.E.A.D. Me无人智能座舱就给出了答案:

当无人驾驶车辆搭载上未来驾乘概念座舱,车辆自动驾驶时,如果你想利用路上的时间工作,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杯咖啡,就能把座舱变身办公室——当我们点击打开办公模式时,座椅前移小桌板自动弹出,车厢内也会被改变成适合办公的光线环境;当然,如果你想自己开车,也完全没有问题,点击驾驶模式后,方向盘便从台面下自动转出了,此时前挡玻璃变成透明,驾乘人员可以看到路况的实时信息。

因此,等到完全的自动驾驶再配合这样的座舱,才是真正智能的存在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智能驾驶测试舱和智能座舱测试工程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前4个月实现装车配套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同比减少8家

“旅行+”生态圈,究竟给捷途带来多大的动力?

预售日期锁定5.20,比亚迪海豹配置信息曝光,终于来了

宝能全力推进汽车产业: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前景可期

驶离“暗黑4月” 汽车产业还需“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