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电动化(智能化电动化新能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智能化电动化,以及智能化电动化新能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谁掉队了?
- 2、实现出行可持续电动智能化 大众汽车集团2030战略发布
- 3、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什么汽车的变化会有这四个方向?
- 4、汽车工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消费者究竟需要怎样的汽车?
- 5、汽车产业的“新四化”是哪几个?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谁掉队了?
传统大鳄的转身,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
市场真的已经变天了。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市场规模,愈加理性的政策指导,以及各大车企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方面的频频动作,都可以佐证。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尤其是伴随着传统制造商们电气化愿景相继在中国市场落地,这种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似乎也已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毕竟,这关乎未来格局的奠定。一旦错失"领先"品牌的红利,这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投入周期。因此,对于曾经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呼风唤雨的主流品牌们而言,在此时新能源市场还未进入真正的"增量"时代之际,塑造智能与电动化的口碑,是接棒下一个时代的关键。
但是,对于这一现象趋势的把控和布局,在目前的主流海外品牌中,本田就稍显落后。
这并不是说本田的电动化抢滩意识的落后。事实上,早在2018年,本田就公布了2025电动化战略,并将2018年定为"电动车元年",计划从2018年到2025年之间向中国市场投放20款以上电动车型。
但是,纵观当前本田的电气化布局推进节奏,目前本田在华竞争的纯电动车,仍然还停留在"油改电"阶段。
可以说,在过去这两年多时间内,本田电气化"声量"并不大。第一轮先机,已经错失。尽管与当前大部分传统主机厂的电气化势头将将展现一般,本田也已经在广州车展期间带来了中国首款Honda品牌纯电动Honda SUV e:concept,但是对比大众、丰田的纯电平台模块的优势而言,本田后期发力就要略显吃力。
目前,大众汽车已经基于纯电动MEB平台,分别已经向合资企业南北大众导入了首款纯电动车型ID.4的本土车型,丰田同样已经拥有全新的e-TNGA平台,并已经在燃料电池领域有着细节规划。然而,在本田的规划中,启动电动车模块化平台却是在2025年。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2月初,本田还宣布将于2022年在欧洲停售纯汽油/柴油车型,取而代之的是纯电动以及混动车型。但是从其电气化的推进速度来看,这一电气化决心却显得有些过于激进。
目前,本田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车型仍然以传统燃油车以及节能型的混动车型为主,其纯电动车有且只有一款Honda e。清晰可见,在欧盟新的碳排放标准的压力下,留给本田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更何况,如今几乎所有市场的电气化愿景,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能源替换。换句话说,智能网联的协同并进同样尤为关键,其对电动车实现多样场景的赋能尤为重要。据了解,本田已经携手阿里巴巴与科大讯飞,共同开发了第三代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可实现智能语音识别,车家互联,人车交互、整车OTA等多项智能化功能。
不过,目前在目前的市场中,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智能电动车奔赴的方向。因此,欲在"新四化"的愿景中突出重围,在本田的规划中,如何让智能网联与电动化的凝聚效力更为突出,则同样是其"大象转身"过程中的重要思考。
照此来看,摆在传统汽车制造大亨面前的,还有着涉及到其他维度的现实问题。因此,可以说,传统大鳄的转身,或许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红点观察:
在推动新能源时代加速到来的过程中,有着数年沉淀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们是最大的助推力。这也就要求,传统主机厂需要加快速度,为市场注入活力,带来信心。同时这也注定了,在新四化的竞争维度下,车市的博弈将更为激烈。因此,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之于本田,更是之于整个行业而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实现出行可持续电动智能化 大众汽车集团2030战略发布
易车讯 7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2030战略发布会举行,目标是到2030年时,在出行领域,实现可持续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在产品、软件和运营领域,大幅增加纯电动车销售占比,推出更加易用的软件系统,最终实现自动驾驶,提升多品牌协同效率,增强集团整体盈利能力。
同时,大众汽车集团2030战略的亮点还包括,大众ID.BUZZ将于明年推出,拥有大众集团最新自动驾驶技术。奥迪全新纯电动车也将会在明年亮相,具有L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奥迪主导的Artemis项目中,宾利和兰博基尼也将利用现有资源,开启电气化转型。
在整车制造平台领域,大众汽车集团将会投资8亿欧元(约61.14亿人民币),在沃尔夫斯堡建立研发中心,打造未来集团所有品牌共用的SSP平台。需要再次强调的是,SSP平台将会成为一个能用于制造集团中所有品牌旗下所有产品,并具备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超级平台。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集团还将在车辆软件领域进行深度研发,将会交由集团内部专门的软件研发部门——“CARIAD”进行针对车辆操作系统软件和自动驾驶系统软件的研发,并持续追加投资。2030年将会推出奥迪和保时捷使用的高端品牌应用软件系统。
按照大众汽车集团的运营计划,2026年将在新平台生产纯电动车,到2030年时纯电动车占比达到50%,到2040年时旗下产品实现零排放,到2050年时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此过程中,大众将每年推出一款纯电动车,并实现在中、美、欧洲主要市场中的销量份额提升。
最后,在大众汽车集团的运营领域,为了继续提升利润里,不仅要继续强化多品牌协同能力,还计划到2023年时,固定成本降低5%,材料成本降低7%。
关于大众汽车集团2030战略,以下的详细内容包括,未来汽车产业的利润和收入来源将从燃油车逐渐转向纯电动车,并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下,转向软件和服务。未来10年,燃油车市场将收缩20%以上。与此同时,纯电动车市场势必将迅速增长,并取代燃油车占据市场主导。
到2030年,软件相关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2万亿欧元,比预计的纯电动汽车和燃油车销量之和增加约三分之一,从而使整个移动出行市场的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多,从目前的约2万亿欧元增加到预计的5万亿欧元。个人移动出行业务预计将占据85%,而这些份额将是大众汽车集团未来的核心业务。
利润丰厚的燃油车业务将产生强劲的现金流,为电动化转型提供资金并加速其发展。电池和工厂成本降低带来的协同效应,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预计将推动纯电动车的利润率增长。由二氧化碳排放和欧盟实行欧7排放标准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税收方面的劣势将降低燃油车的利润率。总体看来,2至3年内燃油车和纯电动车利润率将持平。
全新战略规划下,大众汽车集团将2025年运营销售收益率期望值从7-8%提高到8- 9%,并以此作为2021年11月的第70轮内部规划的基础。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财务与IT负责人Arno Antlitz表示:“集团计划在旗下各品牌之中贯彻平台化战略,以便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并产生更强大的协同效应。同时,集团将进一步深化平台化战略,研发一款业界领先的汽车软件堆栈。我们还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技术和移动出行服务领域投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强劲的燃油车业务将产生丰厚利润和现金流助力过渡期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已经为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专项拨款730亿欧元用于投资未来技术,占总投资的50%。集团在电动化与数字化领域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将继续提高效率,在未来两年实现5%的固定成本与7%的材料成本削减计划,并通过优化车型、动力传动系统组合和售价组合以达到优化燃油车业务的目的。
深入平台化战略,拥抱未来技术
大众汽车集团整合4个核心技术平台的优势,能够为所有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品牌,以及部分卡车车型创造无与伦比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将在诸多领域发挥实力:从通用的纯电动汽车架构到CARIAD全球软件平台,再到自主研发的电芯和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最终到无缝连接移动出行平台的一系列服务。
机电一体化——驱动软件服务板块的快速成长
可扩展系统平台(SSP平台)是大众汽车集团的下一代机电一体化平台。随着时间推移,SSP平台将显著降低工艺流程复杂性。
SSP平台是MQB、MSB、MLB、MEB和PPE平台的延续,它将3个燃油车平台和2个纯电动汽车平台整合为适用于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级别车型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架构。集团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SSP平台上生产纯电动汽车。
下一代SSP平台将是一个集纯电动、全面互联和高度可扩展性于一身的全新汽车平台。在其生命周期,预计将有4,000多万辆汽车下线。就像如今的MEB平台一样,SSP平台也将对其他汽车制造商开放。
为了提高SSP平台的竞争力,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沃尔夫斯堡投资约8亿欧元建立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开展平台核心和模块设计工作。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研发负责人,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Markus Duesmann表示:“引入SSP平台彰显集团在平台化战略的实力,提升我们品牌自身的能力,同时使各细分市场和集团旗下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最大化。
长远来看,我们的SSP平台将显著降低机电一体化的复杂性。因此,与MEB平台和PPE平台相比,SSP平台不单降低了资本性支出、研发和单位成本,使集团能够实现其财务目标,还能在以软件为驱动力的时代,应对未来汽车研发中将面临的挑战。”
软件——全球软件平台无缝连接,实现智能自动驾驶
软件将使NEW AUTO无缝集成到客户的数字化生活中,并形成更大的规模经济。大众汽车集团的汽车软件公司CARIAD旨在2025年开发出业界领先的软件平台,作为集团所有车型产品的主架构。目前,CARIAD正着手研发三个软件平台:E3 1.1版本能够升级并远程更新MEB平台的产品,如大众ID.4,斯柯达Enyaq以及CUPRA Born。2023年,CARIAD将发布高端软件平台E3 1.2版本。该平台将实现多种功能,包括新的统一信息娱乐堆栈和针对奥迪与保时捷汽车的远程在线更新。到2025年,CARIAD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统一的、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和端到端电子架构:软件堆栈2.0版本将包含一个适用于集团所有品牌车型的通用操作系统,并预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这意味着车主可以让车辆自动操控行驶。
CARIAD CEO Dirk Hilgenberg 强调:“在大众汽车集团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一体化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中,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2030年,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软件将成为整个汽车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新的、统一的软件平台2.0版本覆盖数字互联功能并与SSP平台一起,在整个集团范围内部署,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也将同时开启一个新型基于数据的商业模式。
通过研究庞大的自动驾驶相关的实时互联数据,集团的共享汽车车队可以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服务,满足客户不同的定制化出行需求。同时,数百万辆汽车的大循环运行将显著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2030年之前,来自集团各品牌的近4000万辆汽车将搭载我们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
电池和充电——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大限度发挥“NEW AUTO”潜力的关键
专利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和能源服务是集团决胜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关键因素。到2030年,电力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电池电芯与系统”和“充电与能源”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新技术部门下的两大支柱。
大众汽车集团计划通过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从原材料到回收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搭建一条可控的电池供应链。其目标是在电池价值链中达成闭环,并开展最可持续和最具成本效益的电池制造方式。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提升电池相关的竞争力并降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为此,集团将引入标准电芯,预计到2030年可降低50%的成本,并开始广泛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约80%的电动汽车。至2030年,位于欧洲的6座超级电池工厂的总年产能将高达240千兆瓦时,以确保集团未来电池供应。
第一家工厂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将由Northvolt AB公司负责运营。大众汽车集团刚刚向这家卓越的电池合作伙伴追加了5亿欧元的投资,并将携手Northvolt公司于2023年投入生产。
第二家工厂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大众汽车集团于7月12日与国轩高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在德国工厂推动常规车型标准电芯的工业化生产,为计划2025年量产的电芯工厂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家工厂位于西班牙,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将西班牙打造为其电动化攻势的战略支柱,并考虑在当地建立纯电动汽车的完整价值链。作为电动化转型的一部分,本地化战略将确保为西班牙当地纯电动汽车生产计划提供保障。大众汽车集团已经确认将与其战略伙伴在当地建立超级电池工厂。在2030年前的最后扩建阶段,该电池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40千兆瓦时。预计大众汽车集团的纯电动汽车家族将于2025年开始在西班牙投产,相关计划的最终决定将取决于总体框架内容和当地国家补贴。
大众汽车集团还计划为客户提供从充电硬件设施到能源管理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计划最终将围绕车辆打造一个完整的充电和能源生态系统,确保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开辟更多的商业机会。同时,这些技术和服务将成为a class="hidden" href="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什么汽车的变化会有这四个方向?
智能化、网联化赋予汽车行业以智慧和未来,那么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驶向何处呢?在世界智能网联大会会场,与会专家及政企代表共同探讨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可行方案。
未来用户体验价值凸显心新能源业务副总监殷丹女士介绍,就汽车行业而言,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纽带,智能化是目标,该“三化”一起发力促进出行模式变革。殷丹表示,电动化在能源、系统运行上更好地支撑自动驾驶,智能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实现网络智能,网联化提供实时在线的产品数据交换,而共享化则带来消费模式的革命,“汽车在未来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融入人类日常生活的智能体验终端,将出行和工作、娱乐、生活等多个场景互联。”
那么新趋势带给智能互联汽车行业什么变化呢?殷丹介绍,未来软件在汽车上的重要性急剧增加,用户体验凸显,也重塑汽车产业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传统微笑曲线代表的行业价值将向服务端转移,用户体验和乘客经济在价值链的比重会更大,包括基于车辆娱乐休闲消费型服务、基于大数据位置服务和车辆状态与远程控制服务等。”智慧计算成就智慧网联
在本次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停车场自动泊车、拥堵辅助驾驶等智能网联车的“黑科技”令观众大开眼界。江淮新能源乘用车营销总经理汪光玉称,“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在未来,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高性能仿真等前沿技术将会真正成就汽车的智慧互联。“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首先车辆必须足够智能,要有足够的计算、理解和运算能力,要与外界互联互通,要有基础设施、大数据、计算能力、云平台等连接,才能构成智能网联。”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推进部架构师潘鹏表示。他认为,智慧计算就等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集合。
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在现场分享了阿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王刚表示,阿里将利用感知基站,实现车与路对话,让自动驾驶进入车路协同智能时代。在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方案中,不仅有聪明的车,还要有聪明的路。自动驾驶车+路侧“感知基站”+云控平台,实现云端、路端、车端一体的智能。其中,感知基站站得高看得远,具备多种传感器,分布在道路的关键节点。每个基站能照看到方圆400米范围内的路面,把路面情况、交通情况等提前告诉车辆,从而解决道路拥堵、交通险情提前预警等问题,给了智能交通一个“上帝视角”。
在展会现场,有参展商对记者表示,目前关于汽车智能化的研发越来越多,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零散,重复投入,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标准的平台,成本高、效率低。“例如,在充电系统中缺乏统一的充电电池和接口标准,成为目前电动汽车续航的制约问题。”该参展商表示。“汽车技术发展是个全能问题,一家企业‘包打天下’难以解决所有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参会的各家国内新能源制造厂商代表也纷纷表态,将构建全面开放共享的开发平台,同时将着力于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开门造车”才是本土车企的未来发展之路。
汽车工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消费者究竟需要怎样的汽车?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汽车买家,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演变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车市,2017年7月,麦肯锡对5800多名去年购车的中国消费者展开了广泛调查,形成并发布了《2017中国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这些汽车消费者来自44个城市(从一线到四线)和7个县,覆盖中国19个关键城市群(占全国90%的城市GDP,以及总人口的一半);
同年8月,腾讯汽车联合罗兰博格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报告》,以期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当前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性的展现(样本量1667),其中对于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各种倾向与偏好也做了较为详尽的调查;
为您做以下解读:
1、2020年以前,中国汽车市场仍将是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自2011年增长触底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在2016年实现了强势反弹(见图1)。销量增长20%,增幅是2015年的两倍,这主要是市场对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积极反应。到2017年,增长再次波动。由于从1月1日起,购置税将上调至7.5%,大量购车者在2016年12月“提前”买车。然而,销量在几个月后重回增长轨道。
过去五年,中国贡献了全球78%的汽车销售增长。今后至2022年,中国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5%。对中国而言不温不火的增幅,但却贡献了全球53%的市场增长。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在同一时期或收缩或停滞,其余的全球增长大都来自各新兴市场。
2、消费者忠诚度降低
消费者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趋势:
a、SUV 和豪华品牌成为主要增长来源,高端市场在起飞
与许多其他类别的消费品一样,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在向高端迈进。我们的调查显示,2016年置换或再购新车的受访者当中有55%选择了更贵的车型。此外,虽有近一半的受访者不再视汽车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及豪车(价格超过40万元)消费者仍然认为汽车代表了身份。
b、国际品牌车主的忠诚度仍高于国产品牌车主。
调查显示,中国汽车买家再度购买同一品牌的忠诚度在下降(本来就已低于全球调查水平),但对联网等数字化功能的需求在增强。
15%的国际品牌车主表示下次将购买同一品牌,而只有 9% 的国产品牌车主有同样的想法。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对于奔驰、奥迪和宝马等豪华品牌的忠诚度最高(在18%—23%之间)。原因可能包括:一,消费升级(43%的受访者计划购买更豪华的品牌);二,消费者在某个特定时期特别看重某种产品和服务。
3、下一代汽车买家正在改变市场格局
麦肯锡调查显示,中国下一代汽车买家是“联网”一族,他们对拥有私家车的兴趣似乎并不大。我们的观察包括:
不再视汽车为必需品。52%觉得没有私家车不影响日常生活,36%同意当今时代拥有一辆车没有过去重要,38%表示如果有免费共享出行,他们愿意放弃自购私家车。
智能互联。在认为当前车载系统(娱乐、导航等)已经过时的人群中,年轻人比其他群体多10%,他们当中有83%认为手机—-汽车同步功能“十分有吸引力”。
更多选择共享出行。80、90后每周使用拼车服务的概率是更年长人群的两倍(12%比6%),使用P2P汽车租赁服务的可能性也更高(14%比9%)。在更年长的车主当中,22%不愿在P2P汽车租赁平台上共享私家车,而只有11%的80、90后不愿意这么做。
偏爱电子商务:下一代更喜欢网购(23%,而24岁以上的人群仅有10%)。
对广告的信任度降低:年轻消费者对经销商客户服务中心、电视广告、报纸以及路演等推广的信任度比更年长的群体低3-8个百分点。
4、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需求很大
要满足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需求实属不易。如果他们看中某种功能,甚至不惜更换汽车品牌。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连接性必不可少,他们也比美国或德国的车主更愿意付费购买内容。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互联的需求更高: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连接性至关重要,相比之下,美国只有20%,德国只有18%;只有11%的受访者不愿意额外付费加装车载连接系统,相比之下,德国有43%,美国有30%。
付费内容有望成为新收入来源:62%的中国车主愿意订阅付费内容,显著高于美国的29%和德国的13%,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主愿意购买在线视频等高质量数字内容(与许多预测恰恰相反)。在线视频平台爱奇艺如今付费用户超过2,000 万,而三年前几乎无人付费。
5、智能驾驶改变认知
尽管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尚未商业化,我们还是调查了中国消费者对此的看法。总体而言,消费者十分期待无人驾驶,且深信不疑这一天必将到来。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未来的交通工具,而持同样观点的美国人和德国人只有43%和31%。
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偏好和倾向还呈现以下特点:
对于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和接收部分呈现差异。消费者认为较为成熟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如自动停车等,对其帮助更加直接;在经济更为发达,且交通环境更为复杂的一二线城市中,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更高。
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及响应灵活程度是消费者不愿使用的主要痛点,而除此之外,高昂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潜在需求消费者的重要顾虑之一。对于有自动驾驶需求的一般消费者来说,为自动驾驶功能去额外支付少于车辆价格的10%是比较能够接受的价格范畴。
消费者倾向的自动驾驶集中在“低频次”“长距离”以及“高频次”“短距离”场景,同时封闭环境的自动驾驶呈现较大需求
车机交互平台的屏幕,可伸缩方向盘、座椅空间的灵活变动,是中国消费者普遍倾向的自动驾驶汽车配置。消费者偏好通过车机而非手机控制。
消费者更加愿意信赖传统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新兴整车企业紧随其后,互联网或者价值链上游玩家异业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相对不被消费者看好。
消费者普遍认为智能驾驶应有分离的驾驶车道,安全性是做出这种选择的首要原因。而且即使在自动驾驶的前提下,中国消费者仍然愿意自己购买汽车使用,原意为安全性以及私密性付出一定经济成本。
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消费者更愿意进行同步活动,如阅读、休息。场景化活动(办公、购物等)应用率相对较低。
结语:对汽车品牌商而言,中国是志在必得的高地。随着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日渐成熟,雷锋网认为,汽车制造商必须改弦更张,给消费者以惊喜与愉悦。如何做到?应把握好以下关键词:提供领先的连接性;致力于数字创新;进军电动车市场;在新兴的二手车市场采取措施。现如今,国产品牌、数字化企业、共享出行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如果传统汽车制造商迟迟不行动,只怕会被蚕食殆尽。过去在中国市场“轻松”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的成功需要新技术和新理念。
汽车产业的“新四化”是哪几个?
汽车新四化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1、电动化指的是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
2、智能化指的是无人驾驶或者驾驶辅助子系统;
3、网联化便指的是车联网布局;
4、共享化,指的是汽车共享与移动出行。
在新四化当中,以电动化为基础,以互联化为纽带实现大数据的收集,逐渐达到智能化出行,或许将成为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终极目标的可行途径。
当“新四化”浪潮席卷汽车产业,中国消费者的反应也最快。这一特点在消费端呈现的结果是,中国车市成为当前最活跃的“试验场”,互联网汽车、新能源汽车,不断冒出的新技术、新概念,刺激着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购买欲,也刺激着汽车厂商敢于用新技术和新概念包装车型、推向市场。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渗透,新四化将对未来出行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即车不再只是车。从技术和价值链两个维度来分析,汽车产业最具颠覆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新四化”,即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条件,智能化是关键,共享化是趋势。
智能化电动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智能化电动化新能源、智能化电动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