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燃料电池、清洁燃料,新能源汽车“三国时代”谁能称雄?
最近美国对华为进一步打压,进而引发了国内很多人的讨论“我国到底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被别人卡脖子?”。有文章就列出了中国20种容易被卡脖子的产品,其它类似文章也差不多都是聚焦科技领域。
但其实在保障国内经济民生方面有一个领域我国也容易被别人卡脖子那就是“原油”。根据2018年的数据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高达70%,并且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所以我国很早就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不光是因为环保更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更何况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比肩甚至超越欧美日韩的绝佳机会。
以笔者熟悉的卡车领域来讲,目前使用新能源的技术线路主要有三条:利用电力作为驱动能源(纯电、混动均可归为这一类)、燃料电池(比如目前大热的氢燃料电池)、清洁燃料替代(比如用甲醇替代石油)。
在笔者看来这三种新能源技术路线在国内的发展就好比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到最后到底是“三国归晋”还是延续“三足鼎立”的局势,笔者分别挑选一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对其进行说明,从中一探究竟。
曹魏:电动卡车,代表企业:华菱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目前电动类车型都是绝对的主流,电动卡车市场规模最大发展最为成熟和当年实力雄厚的“曹魏”类似。2017年电动轻型卡车在国内的销量为20万辆,约占6吨以下卡车市场的6%,由此电动卡车的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受制于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限制,目前国内电动卡车主要以轻型车和渣土车等细分车型为主。
因此以长距离运输为主的重卡在电动化这块发展的相对滞后,不过重卡是我国公路运输的绝对主力。因此未来电动卡车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重卡的电动化是绝对绕不开的领域。
国内主流卡车厂商在电动重卡这块都有涉足,之所以选择小字辈的“华菱”作为代表,主要是因为华菱在发展电动重卡这块走的比较快。2019年初华菱汉马H7换电牵引车已经开始投放市场,今年7月份又有近300辆相关产品投放市场。
另外关键点是华菱电动重卡采用的“换电”模式,换电池仅需数分钟,既解决了电动重卡的续航问题,又极大的提升了电动重卡的运行效率。
近日,GB/T《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审查,这表明国家对换电技术的支持,对“换电重卡”的发展是一大助力。如果换电技术能得到普及和应用,对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无异于如虎添翼。
东吴:燃料电池卡车,代表企业:现代商用车燃料电池也是新能源领域研究的大热门,欧美日韩在这块也颇多建树,其中尤以氢燃料电池研究的最为透彻。比如商用车领域的“新势力”美国尼古拉公司,其推出的“Nikola Two”车型就是用的氢燃料电池,并且这款车已经接近量产。
市面上也出现了量产并投入实际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卡车。论综合实力燃料电池可看做是三国里的“东吴”。
说到氢燃料电池就绝对绕不开韩国现代,它在该领域深耕多年并且取得了诸多成果。去年在北美商用车展上亮相的现代HDC-6海王星概念车(氢燃料电池车型)着实惊艳。
而根据氢燃料电池专利索引显示韩国现代申请的专利占比超过了60%,其实力相当雄厚。
今年韩国现代集团将原来的“四川现代”(现更名为:现代商用车)股权全部收回,将之变成了在中国发展的全资子公司;为的就是大力发展氢能源商用车,因此选择现代商用车作为代表再合适不过了。
根据最新的消息韩国现代正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四川资阳(现代商用车卡车工厂所在地)落地,明年计划进入产品准入审批阶段,如果一切顺利就意味着现代旗下的氢能源汽车(大概率为商用车型)将很快在国内面市。
而此前7月份韩国现代率先量产氢燃料电池重卡,首批10辆出口到瑞士,该车型加氢时间为8-20分钟,每加满一次氢气可行驶约400公里。
纵观韩国现代的一系列动作,以现代商用车为基地在中国大力发展氢能源商用车(其中大头应该为卡车)的意图十分明显。届时凭借现代商用车的“鲶鱼效应”,相信会对我国氢燃料电池卡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蜀汉:清洁燃料卡车,代表企业:吉利商用为应对化石燃料的枯竭以及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用其他清洁燃料替代化石燃料也是一个可行的途径。生物柴油、甲醇都是热门研究领域,不过在汽车的应用方面还相对较少,与前面两条技术路线相比其实力更接近于三国中的“蜀汉”。
目前国内主流卡车厂商在电动、燃料电池方面都有投入,并且已经有相应的产品面世。相较而言像研究甲醇这种替代燃料的车企就屈指可数,其中以吉利商用最为知名。
甲醇被誉为“液体阳光”,清洁环保热值高;在应用于卡车上面的时候只要对传统内燃机进行相应的改装就行,在生产和研发成本这块相较与前面两种技术路线是最实惠的。
想必吉利商用当年在选择甲醇作为突破口的时候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不过正所谓独木难支,单凭吉利商用的力量并不能使之规模化、产业化。
目前也有政府部门组织的甲醇作为汽车能源的研讨会,但无论是支持力度还是宣传,甲醇汽车得到的政府资源都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甲醇卡车的发展。
好在甲醇既可以用在内燃机上面也可以用在燃料电池上面。至于最终哪种形式占上风目前还有待观察。
文末现在汽车领域正处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阶段,各种理念、技术层出不穷好似“百花齐放”。看似繁华热闹的背后也潜藏着巨大的研发和应用风险,前文提到的三条技术路线都有拥趸。
就目前观察的情况而言很难说最终哪条技术路线能独霸全球,它们都有各自的短板和优势,因此国内厂家在选择新能源路线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文/卡家号:小K)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想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看了这辆车,续航不够还是你犹豫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