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器信息网

"新"i3 有潜力成为宝马“最畅销”的纯电汽车吗?

频道:电子科技 日期: 浏览:1253

在发布会前几小时,有幸在国产宝马X5的品鉴会上,见到了这台「全新」的i3。之所以用“新”,是因为熟悉宝马的人都知道,i3曾经是宝马开创电动化赛道i品牌的第一款车,Mega CITY的概念,让这台小车风靡欧洲。大量碳纤维材料和可回收材料的运用,开创了汽车行业的先河。

"新"i3 有潜力成为宝马“最畅销”的纯电汽车吗?

而如今的这台“新”i3则专为中国市场打造,沿用i3这个响亮的名字,也能看出宝马对他寄予了厚望。i3的定位,就像是燃油车里的宝马3系,针对新能源中型豪华轿车市场。而要让我说:他自然绕不过这个市场的销量领先者特斯拉Model 3。

那我们就以Model 3作为尺子,来看看全新宝马i3到底有没有潜力,成为最畅销的纯电中型轿车!

01 外观

外观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只讲新i3在设计上的一些亮点。家族的天使眼大灯,这一次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灯眉部分是一个倒L形,大灯镶嵌在灯眉内部,加强了车头的层次感。

i3依然使用了双肾封闭式的进气格栅,并在“双肾”下部,提供了一个主动进气格栅,能够根据时速和场景变化,开启关闭,有效改善风阻。

车头左右两侧的导风口不是装饰件,它能与车侧的鲨鱼鳍导风槽贯通,加上低风阻轮毂,能有效改善两侧的空气流动。底盘平整,尾部包围还安装了扩散器,不仅让整车风阻系数达到了0.24cd,也让车辆运动感十足。

02 动力与底盘

"新"i3 有潜力成为宝马“最畅销”的纯电汽车吗?

这一次宝马在i3的底盘配置上很下本,完全是拿出越级的硬件出来。比如:标配后轴自适应空悬,虽然不能像主动空气悬架那样大范围手动调节,但对于改善车身姿态和舒适性是有很大帮助的,最重要的是标配。

其次是前后悬均配备了HRS液压回弹减震系统,在不同路面上可以帮助弹簧快速吸收因冲击产生的颠簸。车辆后部底盘还配备了后防倾杆,发动机舱内配备了前避震顶端拉杆。i3的重心相比3系低了44毫米,前后轮距也更宽,并配备ARB防滑稳定控制单元。简直武装到了牙齿!

动力单元使用了210kW 400N·m的励磁同步电机,位于车辆后轴。电池为70kWh高镍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达到了526km,0-100km的加速为6.2s,这样的动力虽然并不顶尖,但后驱,50:50的配种比,加上宝马的调教,驾驶乐趣依然令人期待。i3的这套底盘+动力配置,势必会让他的运动性能好于宝马3系。

03 空间

特斯拉Model 3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全新i3的尺寸为4872x1846x1481mm,轴距达到了2966mm,比3系长轴距多出5mm。

我本人身高183cm,前排调整为我的驾驶位后,后排腿部空间达到了1拳3指、头部4指,要明显好于Model 3,我拍了一段小视频,可以直观的看出i3的空间。Model 3的后排,我坐起来是会顶头、顶大腿的。

04 座舱与智能化

"新"i3 有潜力成为宝马“最畅销”的纯电汽车吗?

i3使用了iX和i4同样的ID8系统,一进入车内,我就被眼前的两块悬浮大屏(12.3英寸+14.9英寸)吸引了,之前体验iX还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可能是由于i3的前排横向空间相比iX更小的关系,同样尺寸的屏幕放在i3车里,还是让人蛮震撼的。

ID8系统的整体操作流畅度很好,操作逻辑上与之前ID7有很大不同,关于这个部分,此前有很多文章和视频介绍,我就不再赘述了。

这一次i3还在前排主副驾各配置了一个麦克风,并且支持分区锁定,能够控制车窗、氛围灯等多项车控操作,但目前仍不支持连续语音对话。

宝马这一次却在选装上大方了一次,多达20项的标配,但可惜的是过去iX3赠送的辅助驾驶Pro这次变成了选装,因此标配版本的i3 eDrive 35 L是没有360环影的。

大家看到这篇稿子的时候,应该已经知道价格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全新宝马i3只有一个版本,定价为34.99万元。考虑到iX3目前的终端优惠政策,我个人猜测i3后面的实际成交价也会存在空间。而与当下这个级别的销冠Model 3相比,宝马在品牌、硬件配置、做工与豪华感无疑是有很大优势的。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台车在兼顾运动化属性的同时,对家庭用户也更为友好,后排空间的优势明显。

不过最终决定市场认可度的,一定还是价格!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本身对于Model 3就不感冒,那不妨去店里看看这台车,试驾一下再做决定,毕竟很多时候,喜好是让人买单的唯一理由。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特斯拉仅卖出1512辆!新能源汽车销量暴跌36%:比亚迪赚翻

新能源汽车补能战至中章,充电桩市场迎来最好的十年。

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15-17日在海口举办

关于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暂停场内大额申购业务的公告

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