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新能源汽车只是大国复兴盛宴的前菜
一、百年变革十字路口,汽车行业的诺基亚时刻?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越来越火,不同的人对于新能源的理解和认知都有不同,但大多数的时候大家讨论都仅限于新能源技术或产业本身去做讨论,而没有跳脱出来,从国家的整体战略和布局方面去做思考。国家这些年这么大的力度在推进这个产业,一定有很多的智囊团队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做出来的,不仅仅是出于对环保、经济等方面考量,还有政治、军事、国家安全、货币等多维度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跟我们目前国家的复兴大业也有很多的关联,这里跟大家也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交织在一起的信息。
自第一辆汽车于1886年诞生到现在,汽车在过往的135年时间内,经历了多次的升级换代,但一直没有太大的革命性变化,还是4个轮子一个发动机一个变速箱,而且一直被欧美日等西方国家所垄断。汽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产品,也是一个非常长供应链的行业,一辆汽车上有约2万多个零部件,支撑了大量的零部件厂商,也是多个国家的重点支柱产业。
在过去的汽车上,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很难被在短时间超越,更不用说是弯道超车。主要原因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上的很多技术是属于化学和机械加工等基础领域,需要累积大量的经验,每一次的技术升级迭代都属于渐进式创新,很难出现颠覆性的创新出现。
所以我们看到的几十年以来的汽车一直都变化不大,车厂每一代新车的发布时的卖点都是发动机又节油了百分之几,变速箱从6档到8档或10档,百公里加速从8秒到了7点几秒等等,跟现有的消费电子产品每一年日新月异的变化完全不同,感觉还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每一次媒体上的兴奋点大多是进气格又变的更大气,或是外形更为时尚有科技感,好好一个这么复杂有技术的产品,整的跟服装行业一样,每一代的卖点主要集中在外形和款式,其余的技术升级跟挤牙膏一样,还每3-5年才一次换代,路上跑的很多车好像还是上古时代的产物。车上的车机产品,全世界人民都在吐槽,连个导航都不好用,还得装个手机支架用手机去做导航,倒是养活了众多做手机车载支架的小工厂。
就这样一个产品,核心技术还一直握在国外主要的汽车厂商手里面,因为他们才掌握了汽车核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其他厂商只能找第三方发动机或变速箱厂商买一些更为落后的技术。这样的产业状况有超过几十年就没有过太大的变化,市场上基本上也没有太多新的品牌诞生及发展壮大。作为一个几十万亿的产业,格局一直这么稳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全球资本愿意进到这个产业,一是技术门槛非常高,另外资金门槛也很高,据说造车的入场券高达200亿以上,而且这个行业的利润普遍不高,最好的厂商奔驰一年也就6%左右的纯利,而且资金的回报周期特别长。
但汽车工业在一个国家的工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的水平,汽车行业的发展会支撑国家的工业规模和技术不断向上发展,因此各个工业强国都在不余余力的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我们国家也对汽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出台了非常多的汽车产业扶持政策,但这个行业就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除了在柴油商用车上还有不错的突破外,在乘用车领域一直是处于被外资品牌吊打的状态。
由于没有大资本的青睐,这个行业也一直很难吸引到非常优秀的人才加入。之前听一些专家有提过,同样是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去到消费电子和互联网行业的毕业生,平均收入要比去到汽车行业的高50%以上,几年之后的差距可能更大。由于可见,这个行业要想吸引到非常优秀的人才加入,跟其他热门行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在新能源阶段,这个状况有了很大的颠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系统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块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超过整车的60%以上。汽车由传统动力变成新能源之后,整车的零部件数量接近减少一半,电池、电机和电控基本上国内都有成熟的第三方厂商可以提供,没有车厂垄断性的现象,整个造车的技术门槛大幅降低。加上智能化的推进,智能汽车天然就跟新能源汽车非常匹配,车辆的加减速和转向通过电控去控制电机和制动,精确度和效率远比控制器去控制变速箱和刹车这些机械件来的更高。
因此,在电动车时代,整个智能汽车的体验会更好,开发和迭代速度会更快。这些基因优势是传统内燃机汽车所不具备的,加上智能汽车未来会有很多的商业化模式可拓展,例如自动驾驶,共享汽车,车内软件收费等等,特斯拉通过17年的摸索已经证明了这个商业化模式可行,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2020年只卖了不到50万辆汽车,但他的股价是卖了近1000万汽车的丰田的4倍,未来还有突破1万亿美元的可能,是整个汽车行业最有可能第一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特斯拉的成功,带动了小鹏、蔚来、理想等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快速成长,也倒逼着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百年品牌公司开始全力转型。
关于新能源与传统动力的优劣势,行业里面有过太多的争论,这里就不展开讨论。目前来讲都各自有有自己的优势,为什么我国在全力的推进新能源的汽车产业,以个人观察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能源安全需求目前全球市场每年开采的石油约40亿吨,其中20亿吨为产油国自己用,用于市场销售的约为20亿吨,仅在2020年,我国就进口了约5.4亿吨的原油,约占全球市场的27%的份额。
目前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只有约180辆,日韩为400-600辆,美国超过800辆,以我国目前汽车销售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很快就会到达千人400辆左右,按我国目前石油超过一半用于汽车消费,未来全球石油市场将有约一半由中国采购,到时能否买到这么多的石油还不确定,但我们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超过85%以上,到时国际石油市场有一点风吹草动,对于政府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风险。
我们知道中国的能源目前超过60%都是从国外进口,目前美国在海外有200多个军事基地,大多数都扼守在一些重要的交通和战略位置,比如我们海运进口的主要通道马六甲海峡,随时可以被美军以各种因素封锁。我们为了打通另外一个通路,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通过陆路运输能源到我们西部,也花了10多年的时间才幸运开通,但过程中美国和印度也在不断的挑动这条运输线的安全。其他的能源通道,比如缅甸、泰国的克拉克运河等等,这一些地方也不断出现动荡,背后都出现很多大国的影子在干扰。因此要持续稳定的保障能源的输入,未来的挑战和难度只会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我国有大量的煤炭和水利资源,这些都可以用于发电,通过独步全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远距离输送给到东部城市,同时中国领先的太阳能、核电和水力发电技术,将使我国的能源多样化更为丰富,而不用单独依赖于石油资源。
产业升级需求在传统动力的汽车时代,中国汽车行业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基本上利润的大头都被国际品牌和全球大的T1零部件厂商拿走,能分给我们的只有一点加工制造的苦力钱。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天然的壁垒,导致我们很难在这个产业上有突破,一直追一直落后。
这一点上个人也深有体会,标准的制定权不在自己手上,光是工具链这一块,国外的厂商就赚的盆满钵满。比如开发汽车软件需要用于的AUTOSAR系统,光这个就需要投入上千万,还有软件开发管理软件ALM等等也是几百万的支出,这一些基本上都是欧美厂商垄断的。更不用说芯片的开发工具,很多MCU一个型号的开发工具和授权就几百万,产品都没有开始研发,先要交这么多的费用。由于很多的标准和技术不掌握在我们手中,很多时候你要进这个产业就得交这么多的买路钱。这也是为什么制定标准比制造产品更赚钱的原因。
到了新能源阶段,由于汽车里面的电池、电机中国全面领先,很多的标准我们也由我们制定,同时新能源汽车要用到的上游的原材料,同时控制了超过全球一半的产量。比如现在全球前20的电池厂商,中国占了16席,电机也是中国厂处于领先地位。在新能源需要用到的材料方面,如锂矿,钴矿等等,中国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布局了非洲的矿产,目前电池的核心材料这一块也是中国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未来欧美的车厂就算是全面转向新能源,也需要向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厂商来采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终于有机会领跑全球,美国只有特斯拉一家车厂稍具优势,欧洲相比日本和韩国还要落后。
人民币全球化的需求我国的工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来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比例超过28%,比美国+德国+韩国+英国还要多。但我们的人民币的全球地位并不与之相匹配,目前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仅占1.8%左右,在全球排名第五,美国是我国的20倍以上的份额,我们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元和欧元,也落后于英镑和日元,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非常漫长。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自从1971年跟黄金脱钩之后,美元一直跟石油作锚定。这也是这些年为什么美国要打伊拉克、利比亚,制裁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的原因,因为这些国家开始用其他货币取代美元做结算,动到了美元霸权的蛋糕。
而如果全面推广新能源的话,可以有效减少石油的消耗,同时由于我们在新能源产业的全面领先优势,未来向全球推广的话,可以要求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来做新能源产业的贸易结算,这样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将极大受益,对于打破美元和欧元的垄断起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近期大力在推动的数字人民币技术,就是为了未来加速人民币落地做的战略性的结算系统和支付方式,关于人民币数字化的故事,后面再详细来写,也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战略布局。
这些年我国也在海外大力推广和承接核电、水电、火电和特高压等电力工程,加上我们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未来人民币锚定新能源的话是成为世界货币的助力之一。我有个姨父就是做电力工程的,这些年长年在海外各个发展中国家帮忙承建发电站,从南美到东南亚,再到非洲和东欧,我们国家的电力基建已经在全球多个发展中国家全面铺开。
培育完善汽车产业链的需求中国汽车行业除了整车厂商比较弱势之外,整个汽车零部件厂商也没有几家规模大的全球化的公司,全球前10大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只有潍柴1家进了前10,其余9家都是欧洲、日韩等厂商,而且潍柴还是以商用车柴油发动机这一块为主,乘用车的业务占比也非常少。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报
在传统动力汽车领域,由于大部分的零部件技术来自化学、材料、加工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创新,在这一块由于我们起步晚,虽然追上不少的差距,但是国外累积下来的优势也不是几年时间就可以突破的,比如说发动机里面的高压共轨产品,即便国家全力在资金和资源上支持国内厂商,但是这些年下来与国外领先的技术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在新能源这个新的赛道上,完全就用不到了这个产品,而在电池、电机这一块,由于消费电子和其他工业领域我们有一定优势,在国家大力推广这一块的时候,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就有练兵的机会。借着这7-8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加上我们国人肯拼的精神,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是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而且现代的汽车,用到的电子电器和软件非常多,这个汽车的产品属性越来越靠近消费电子产品。
以前3-5年才发布一代的新车,现在差不多1年就1代新车型出来,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用到的芯片等产品越来越多,芯片性能也越来越强大,现在智能汽车上对于算力的要求非常高,摩尔定律也开始会作用于汽车产业,加上新能源电池行业的类摩尔定律的作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优化每年都有约15%的提升),这个行业的产业链将迎来颠覆性的变化 。
我们知道,在消费电子领域,由于有摩尔定律的存在,因此以前的大规模投资和经验不一定会存在垄断性的领先,而后发的厂商,凭借着对新的生产技术的投资,可能在下一代的产品上出现新的领先优势。这些新的生产技术投资往往意味着巨量的资金,没有大的市场和国家的支持很难做到持续领先。而东亚国家在这一块有独特的优势,在消费电子市场虽然一开始落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东亚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参与,整个东亚的消费电子产业链目前远远领先于欧美国家。
到了新能源智能汽车这一领域的时候,这些类似消费电子的特点也逐步突显出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要开始来做汽车零部件,对标的对象就是BOSCH。还有很多消费电子的供应商,也开始跨界到这一领域,苹果和华为的供应商们如富士康,邱钛、致伸、瑞声光学等等。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在推动,比如说环保,安静,节能等等,就不一一展开。这里简单说一下,以目前中国70%电力为火力发电及电池处理带来的污染来看,现阶段技术条件下用新能源取代内燃机,在排放总量上来看不见得会有多少环保的好处,但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升级和能源多样化的提升,在环保方面还有会有较多益处。
二、大国复兴的重要时刻在2020年疫情的情况下,我国整体的经济政策也作了大的调整,提出来双循环来拉动经济复苏,其中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外循环为辅。除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海外消费市场疲软外,也是应对欧美目前天量印制货币的对策之一,不希望这些滔天的货币洪水进入中国市场泛滥,来扰乱国家经济,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洗劫大家的财富。
以前我们是以出口来拉动国内经济,其实就是一定程度的“朝贡经济”,美国用极低的成本,印个美元就买走了中国大量的商品,我们换回来的只是一堆绿色的纸币。但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基础差,工业基础弱,只能通过世界加工工厂的方式来带动产业的提升。我国2025计划,其实就是希望快速提高中国工业的水平,未来产业提升上去之后,主导一些行业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争取行业的话语权,不仅仅是沦为血汗工厂的打工者。
新能源产业就是2025计划中的重要一个部分,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带动,来占据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位置。等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我们也可以享受到铸币权带来的红利。但国际铸币权的争夺注定是一个刀光剑影的过程,技术上的领先,强大的军事上保障才有可能让这一切发生。
在过去的5000年过程中,我们领先了世界4500多年的时间,只有在近代400左右的时间,我们在技术上才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的GDP在唐朝的占世界50%,宋朝占70-80%,明朝占70-80%,一直到1840年甲午战争之前,我们的GDP还占世界30%。但甲午战争之后,我们受到了近百年的屈辱,GDP一度滑落到不到世界的4%。经过全体国人70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到达全球第二(17%)的水平。以我国现有的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在2028年有望超过美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约24%左右。然后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新中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有望回到我们的历史上的高位和荣光。
这些年我们不再提大国崛起,因为崛起是指之前从来没有发达过,第一次到达这个高度才叫崛起。我们现在的提法是大国复兴,回到我们历史上本来应有的位置才是复兴。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于我们的产业兴国和大国复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也是我们复兴盛宴中的一个开胃前菜,接下来我们可能在各个方向上都会有所突破和引领,比如说芯片设计、制造,高端材料,精密机械加工,人工智能等各个方向。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来见证祖国强盛的荣耀时刻!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