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解读: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在必行
文/岸青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消息一出便火速冲上了热搜,引发无数人的关注与讨论。而其中提到的几点信息更是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密不可分。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
在交通运输方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到:“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为如今汽车行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发展新能源,降低燃油车占比势在必行。
除了家用车市场大力普及新能源汽车以外,城市公共服务车辆也将被电动汽车取代,氢燃料、液化天然气等动力将被用于重型货运车辆上。铁路系统将提升电气化,船舶交通运输改为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机场也将运行电动化。
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要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地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针对能源绿色低碳做出了规划。
一直以来,“煤炭发电、电再驱动”的情况都饱受吐槽,用煤炭发电,电动汽车所依赖的能源还是和碳离不开关系,并不能真正彻底的做到绿色低碳出行。
此次《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煤炭能源将被逐渐替代转型,风电光伏将加快建设,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习主席曾在2020年底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大力发展新能源,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可缺少的行动。
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
在提倡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出行的同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提出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设施的完善,务必要全国密集分布,解决车主的后顾之忧。
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充电网络的建设布局,解决了当下电动车“续航焦虑”“补能困难”的问题,当充电网络遍布全国,充电站与加油站一样密集时,电动汽车的出行,再也不用为续航而焦虑了。
“碳达峰”背后的意义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战略,真正要实现绿色低碳生活,还需要多方努力。
从几年前开始,“碳达峰”一词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多次提起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到底代表着什么?对大家的日常生活有着什么影响?相信很多人都还是一头雾水。
发改委表示:“实现碳达峰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钩”,即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因此,碳达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一份顶层设计,国家政策的出台,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展开了号召,明确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先行先试,争取摸索出一批可以复制推广的模式。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现势在必行,各方企业还需开创进取,大胆尝试,制定低碳发展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探索“碳达峰”的实现之路。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