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悄然改写格局,南北大众跌落深渊—4月车市发生了什么?
ta-role="original-title">
文 / 衣车
>
5月11日,乘联会发布了4月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数据。较之以往,4月的车市有了较大的改变,前六位中自主车企占据四席,南北大众跌幅较大,长城汽车销量大跌。多因素叠加之下,乘用车市场格局转变正在悄然发生。
前6有4 自主车企大举上位
在4月的榜单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发布的15个车企销量排名中,除了第一的比亚迪鹤立鸡群般同比增长134.3%外,其他车企无一例外均为下滑,且下滑幅度普遍在30-50%之间,这是极为罕见的;二是自主品牌车企大幅上位。在前6名当中,自主车企占据了4席。前10当中,自主车企也有5席之多。这在过往是难以想象的。
比亚迪超过一汽-大众,跃居榜单首位,这也是自主车企首次拿到榜单的冠军。品牌旗下秦(参数|图片)、汉、海豚(参数|图片)、宋(参数|图片)、唐(参数|图片)等多款车型保持热销态势。随着产能的稳健爬坡,比亚迪的销量或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4月份乘联会的数据,是在上海、长春等许多地区疫情严重影响下统计的,“失真”程度不小。但也必须看到,中国车企的上位和合资品牌的失势,正相反而行。也许,疫情之后,一汽-大众有可能重回榜首,合资和自主品牌车企的榜单位置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化,却是明眼能看到的。
看下其它的自主车企,吉利汽车与奇瑞汽车的排名较之3月有了一定的上升,虽然整体销量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较大。
吉利汽车4月销量为72153辆,同比下滑了28.1%。但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5636辆,渗透率达到了22%。1-4月的新能源车销量也达到63622辆,同比增加470%。
奇瑞的排名从上3月的11跃升到第6。在其51914辆的销量中,奇瑞新能源的批发销量达到了1.5万辆,排在比亚迪和五菱之后,同比增长149.5%。QQ冰淇淋(参数|图片)的加入,有效提升了奇瑞新能源的销量。
另外、长安、长城、北京奔驰、上汽通用五菱下滑也相对较大,广汽丰田下滑7.3%,是15个车企中下滑最小的,一汽丰田下滑47.4%,即便批发量也仅仅在3万辆出头,幅度较大;广汽本田下滑达66.7%。当然,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南北大众。
疫情肆虐 南北大众销量大幅下滑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 ,4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104.3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由于南北大众主要生产基地上海、长春都是本轮疫情的重灾区,封控时间较长,因此,两者批发销量都大幅下滑,一汽-大众同比下跌62.0%,排名滑落到第5;上汽大众同比下跌72.3%,在榜单中跌幅最大,跌到第13。
相关数据显示,4月上海地区主力车企生产环比下降75%,长春地区合资主力车企生产下降54%。
本轮疫情全国多地持续散发多发,上海、吉林等地集中爆发,对于整个汽车行业都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影响。有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长春之外其他地区汽车产量总体下降38%。
值得一提的是,除比亚迪外,榜单上其它车企销量均同比下滑,这也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现象,说明外部因素对于汽车行业的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不止在消费端,更重要的在于供应链端。
不过,从整体下滑情况和程度来看,自主车企明显优于合资车企,除开地域因素外,自主车企对于供应链有着相对更强的把控能力,从而使其受损程度相对较低。比亚迪因为在芯片上可以达到较高的自给度,再加上适度分散的产业链布局,使得其在此次疫情中能够独善其身,保持增长。
长城转型遇阻值得关注
尽管在排名上较上月没有改变,但就销量而言,长城汽车4月环比增速大幅下降,从82475辆跌到40571辆,排名第9,值得关注。
此前,长城欧拉旗下的白猫、黑猫就传出因为成本高涨而暂停接单的消息。4月,长城批发销量同比下滑43.3%。如此看来,其受到疫情、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着实不小。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些因素,来重新审视下长城汽车自身,就会发现,有一些因素也对于其销量下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品牌升级,长城汽车推出了魏品牌,但在经历了初期的风光之后,其销量一蹶不振。其推出的多款车型更多地注重营销,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在核心的动力表现上与哈弗品牌并没有明显的区隔,没有做好高端产品与普通产品的产品属性的明显区隔,同质化严重,对于消费者来说,花更多的钱却相当于买了一辆哈弗车。无疑,这对于消费者的体验是不好的,从而导致口碑的降低。
而就当家的哈弗品牌而言,当家车型哈弗H6已经连续3个月无缘冠军,推出的大狗、赤兔、初恋等车型给人的印象也更多地留在名字上,产品之间差异不大,同质性较高,驾乘体验雷同,搞了一堆“孩子”来打群架,最后却没有一个能打的。不过,长城汽车产品皮实,用料厚道,这些消费者都是认可的,从而使得其竞争中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当然,作为SUV市场的王者,外界的对哈弗一直的期望更高。哈弗H6不再是SUV月销量冠军就会引起很大的行业关注。但不得不说,哈弗品牌将会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目前大打混动效果如何还需时日,但从WEY等混动产品看,效果并不是很好。
在前几年SUV高速发展期,新能源车将起之时,长城汽车仍将注意力集中在SUV领域,在大享市场红利的同时,也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使得燃油SUV新车多出却并没有实质地提升竞争力,也延误了向新能源转型的进度。
而今,魏品牌意图以智能、混动助力高端进程,销量尚未达预期。欧拉承担转型重任,但体量偏小,又“人为”地缩小了目标消费对象,挑战也不小。哈弗品牌面临瓶颈,哈弗H6复位艰难,又无得力新车助阵。转型之路,几多艰难,长城如何弥补在电动化、智能上的差距,尚待观察。
最后总结:
大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的此消彼长,再加上疫情、原材料、芯片短缺、自主品牌大步前进等因素的叠加,共同主导了当下中国乘用车市场格局的大变。中国品牌能否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弥补短板,急起直追,实现历史性的超越,值得期待。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