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被爆毁约校招生 公司回应或赔偿
ta-role="original-title">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加速了产业变革的速率,使得近年来车企之间的“抢人大战”持续上演。然而,受疫情、供应链紧张、销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部分车企开始对业务进行调整,甚至推出裁员计划。
日前,有多名用户通过求职平台发帖称,理想汽车因业务架构调整,计划与部分2022年入职的校招生解约,这其中多数校招生已与理想汽车、学校签订了三方协议。对此,理想汽车方面回应称,由于公司业务调整,与摄像头自研和内部系统相关的岗位被关闭,涉及到部分还未入职的校招生,公司已为这些校招生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方案。
对于涉及解约的校招生规模究竟有多大,是否还有其他员工面临优化等问题,理想汽车的内部人士并未进一步回应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因业务架构调整解约
近日,理想汽车因解约应届生事件而登上微博热搜。在求职平台上,关于此事的讨论也十分热烈。
针对此事,理想汽车方面回应称,由于公司近期业务架构进行调整,少部分尚未入职的校招学生将面临解约情况。对于待解约的校招生,理想汽车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方案,目前正在与相关校招生进行沟通。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理想汽车给出的调岗选择,其中部分仅是调岗面试机会,即部分面临解约的应届生需要重新进行新的岗位面试,面试结果并不确定;对于另外一部分确定没有可供调岗机会的应届生,理想汽车将提供一个月工资的补偿,这一补偿方案已超出了协议内签署的合同违约金金额。
对于上述处理方案,很多网友表示并不买账。核心原因在于很多校招生即将面临毕业,目前正处于论文撰写和答辩的关键期,在此时被解约,极有可能错失其他校招机会,再加上疫情等因素,可观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得。理想汽车的突然解约,令应届生措手不及。
对此,法律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虽然理想汽车与待入职的应届生还未建立劳动关系,但是发放录取通知、签订三方协议等行为也是公司对录用员工的一种承诺。理想汽车单方违约,是必须要承担相应责任的。至于具体的承担方式,可按照三方协议的约定进行赔偿,也可综合考虑给应届生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不过,上述人士也指出,突然解约给应届生带来的损失是不好计量却客观存在的,金钱上的赔偿未必能够弥补应届生的损失。企业有必要仔细衡量自身的业务发展进度,合理招人,对每一份发放的录取通知均报以谨慎的态度。疫情当下,应届生就业不易,建议企业信守承诺或进行妥善解决,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效应造成负面影响。
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理想汽车解约校招生,可能是受到业绩的影响。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理想汽车收入总额为人民币95.6亿元,同比增加167.5%,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106.2亿元减少10%。净利方面,理想汽车由去年四季度盈利2.96亿元转为净亏损1090万元。销量方面,2022 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 31716 辆,同比增长 152.1%。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理想ONE(参数|图片)共交付 4167 辆,创十五个月内新低,同比下滑 22.77%,环比下滑 62.23%。
针对交付量的大幅下滑,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理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超过80%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上海、江苏昆山,部分供应商无法供货,有些供应商甚至完全停工、停运,导致现有零部件库存消化后无法继续维持生产。”对于二季度表现,理想汽车预计交付量在21000-24000辆,环比下滑 24.3%-33.8%,预计总收入为61.6亿元,环比下滑26.4%-35.6%。
沈亚楠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二季度业绩指引基于当前长三角地区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但是困难仍然非常严峻,有很多供应商没办法迅速复工复产。”沈亚楠透露道,目前,理想汽车约一半的供应商都已经恢复生产。但是,就下一阶段情况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